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今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最后一年,廣東選出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至今已有四年多了。這四年多里,代表們陸續提出了許多議案、建議,不少議案和建議已經從“設想圖景”變成了現實政策。
廣東選出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有哪些議案、建議助推了社會進步?據不完全統計,這樣的議案或建議還不少。
2018年,剛當選的、來自醫療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蔡衛平,積極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發聲,提出了把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納入醫保門診特殊病種管理,實施艾滋病治療分層管理的建議。蔡衛平介紹,“建議提出的第二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就增加了一種新的抗艾藥,并且此后每年都在不斷新增”,目前國家已將6種抗艾效果比較好的藥物納入到目錄之中。
兩年后,2020年2月,參與一線抗擊疫情的蔡衛平,在隔離病區寫了“建設平戰結合的綜合性傳染病醫院,應對各種重大疫情的建議”,并及時地在閉會期間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當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在聯合印發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中提出建設“平戰結合”傳染病醫院,并要求在傳染病醫院建設時加強重癥醫學科室的建設。
三孩政策如今已落地實施。2018年,剛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東律師朱列玉在當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實行全面放開三孩的政策。同年,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他還提出了見義勇為無條件免責的建議。
之后,2020年5月表決通過的民法典設立了見義勇為免責條款——“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另外,2021年參加全國兩會的朱列玉提出了“建議明星一次吸毒終身禁演”的建議,后來,有關方面陸續出臺相關規定,劣跡藝人已難再登演藝舞臺了。
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參與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共提出代表建議三份,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后都得到了采納。其中,2020年5月表決通過的民法典第三十四條中有關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村居委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臨時生活照料措施的規定,就吸納了她提出的相關建議。
去年,來自廣東梅州教育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杏玲提出的《關于加強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扶持,助力國家鄉村振興的建議》,也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詳細答復。“看到自己的建議被采納,內心真的很激動!”李杏玲說,隨著一項項建議變為現實,不僅提高了山區教師的待遇、鼓勵他們安教樂教、提升了山區的教學質量,還切實讓大家感受到“代表就在群眾身邊”。
過去,在離婚財產分配上,無過錯方能否多分財產,長期是個有爭議的問題。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百浩律師事務所主任黎霞參加全國兩會時,提交了多份建議,其中包括建議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過錯方少分或者不分。
于當年5月表決通過的民法典中第一千零八十七條規定:“……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也即,民法典采納了照顧無過錯方原則。
……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說明了人大代表作為人民的代言人,履職有效果、出成果,彰顯了人大代表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側面印證了廣東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水平高、履職能力強。
關鍵詞: 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