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南海首次播發我國自主研發的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 通訊員 王琪 陳亮

            從3月23日開始,在南海海域航行的船舶可以接收到我國自主制作和播發的無線電氣象傳真產品了!記者 3月23日從廣州舉行的南海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服務啟動儀式上獲悉,南海美濟礁、永暑礁、渚碧礁三個島礁的海況預報信息當天首次通過廣州海岸電臺,以3種方式15個頻率在不同時段向整個南海播發。這開啟了廣州海岸電臺公益廣播服務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守護廣袤南海海域航行安全的新篇章。

            填補南海海區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的空白

            據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海岸電臺林建和副臺長介紹,目前,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已成為船舶獲取海上氣象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是我國作為海洋大國、航運大國履行相關國際義務的職責所在,也是建設海洋強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此次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由廣東省氣象臺負責氣象傳真圖數據,廣州海岸電臺正式播發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填補了南海海區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的空白。”該負責人介紹,該業務實現了我國周邊海域、重要航區海上氣象圖自主制作和播發,覆蓋范圍可達到臺灣海峽以南的整個南海和印度洋海域。對于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我國周邊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降低海上極端氣象災害所帶來的安全事故風險、增強國際履約能力、助力交通強國建設意義深遠,對于提高中國沿海特別是臺灣海峽以南的南中國海海域氣象傳真服務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他指出,希望合作雙方以此為契機,立足中國自主研發的最新傳真氣象圖和播發技術,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建立完善業務播發管理辦法及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相互溝通銜接,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為南海海域船岸用戶提供圖類齊全、時效迅速、制圖規范、特色突出的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服務。

            實現氣象災害早預警、早預防,助力防災減災

            由于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發,海洋災害日益嚴重,加強與國家氣象水文部門協作、強化海洋環境早期預警對防災減災、保障水上通航安全至關重要。

            記者了解到,此次廣州海岸電臺與廣東省氣象臺聯合推出的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相較傳統的氣象報文具有顯著優勢,它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具有信息豐富、動態直觀、預報時間長、范圍廣等特點,能夠更好地了解海洋環境及其變化,實現對氣象災害早預警、早行動,有效防御海洋災害,對保障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效降低海洋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作用。

            自3月23日10時起,將由廣東省氣象臺負責氣象傳真圖數據,廣州海岸電臺正式播發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主要播發19種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產品,涵蓋海上氣象的方方面面。對外發布形式是無線電播發。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分四十個時段輪播。

            其中無線電每天播發11種氣象產品,安排在23個時段,發射頻率為4199.75KHz, 8412.5KHz, 12629.25KHz 和 16826.25 KHz四個高頻頻段,產品涵蓋:“地面實況分析”、“海平面、降水、風力(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海浪(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臺風預報”、“南海海區(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等。

            網絡發布每天推送8種氣象產品,安排在17個時段,產品涵蓋:“紅外云圖”、“衛星云圖”等。

            關鍵詞: 氣象傳真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