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全球熱推薦:【羊晚政見】為何近兩年“幫信罪”案件數量會激增?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實習生 陳懿寧

            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幫信罪”(即“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數這兩年在激增。2017年至2021年,全國各級法院一審審結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占涉信息網絡犯罪案件的11.88%,其中各年度的占比分別為:0.06%、0.07%、0.22%、5.78%和54.2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外,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2020年同比激增34倍,2021年同比再增超17倍,具體為:2018年同比上升125.00%,2019年同比上升191.67%,2020年同比上升3469.52%,2021年同比上升1716.17%。

            7月22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近年來,檢察機關起訴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上漲較快,目前已成為各類刑事犯罪中起訴人數排名第三的罪名。最高人民檢察院介紹,從發案數量看,2022年以來起訴幫信罪數量持續下降,但整體仍在高位運行。2022年上半年檢察機關起訴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6.4萬人。

            “幫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罪名,主要指行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信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犯罪行為,是電信網絡犯罪的重要“幫兇”。

            分析大量數據和案例后可以發現,“幫信罪”案件近年的高位運行,有三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與在校生有關。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在校生2.89億人,2021年全國共有在校生2.91億人。在校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基數”不斷變大,涉案數量也“水漲船高”,甚至部分在校學生在實習兼職過程中受騙參與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活動。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2017-2021年“幫信罪”案件中被告人年齡分布看,18周歲至28周歲占比最大,為55.09%;其次為29周歲至39周歲,占比34.23%。

            一些在校學生受老鄉、校園周邊不法分子蠱惑,出售、出租“兩卡”,淪為“工具人”;也有在校園里招攬同學收購“兩卡”,發展為“卡商”,這些電話卡與銀行卡會被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第二大原因是一些科技公司從業人員抱著“賺快錢”“炫耀能力”的想法,以“技術中立”為擋箭牌,為犯罪提供幫助。一些犯罪人員通過非法出售、出租專業設備或工具,幫助上游實施犯罪。

            第三大原因是一些通信、金融等行業內部人員違反“實名制”等規定,大量辦理“兩卡”并非法出售、提供,成為電信網絡犯罪主要的工具輸送渠道。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超五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案手段為提供支付結算幫助,占比最大,為53.45%;其次為提供通訊傳輸支持,占比18.25%。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網絡 電信網絡 數據顯示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