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數字文旅在粵咋落地?十大典型案例告訴你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黎存根報道:8月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印發2022年文化和旅游領域數字化應用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十個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在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應用的典型案例,供各地參考借鑒。
縱觀這十大案例,新技術的應用創新了文旅公共服務形式,為群眾提供更多沉浸交互體驗。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粵讀通”,采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聯網解碼技術,依托廣東數字政府的“粵省事”平臺和廣東省身份統一認證平臺,聯合省內各級圖書館逐步實現區域內用戶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有效促進館際間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的共享,為讀者提供了在全省范圍內享受公共圖書館“一證通”的便利。
廣東星海演藝發展有限公司的“數字文化站”,采用沉浸交互、5G、VR等技術,創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手段,提供“VR+劇場”“VR+博物館”等多種體驗項目,讓群眾隨時隨地暢享數字文旅體驗。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的“莊嚴萬象——中國水陸畫藝術精品展”VR虛擬展覽,通過實景復制技術,對展覽進行數字化還原,將線下展覽“搬到”互聯網上,在線上為人們營造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觀眾如果對展廳中的某件展品感興趣,可通過點擊虛擬展廳中的熱點按鈕,欣賞展品高清圖片。
“元宇宙”概念被更多應用于文旅項目中。記者留意到,這十大案例中,與“元宇宙”密切相關的就有三個,包括:“廣州非遺街區元宇宙”“國內首個‘元宇宙’地方工藝美術館”“聯通數字人助力文旅元宇宙蓬勃發展”。
其中,“廣州非遺街區元宇宙”同步展現非遺櫥窗、非遺展演、數字交互等豐富元素。該項目采用全3D精細化沙盤,基于頂級游戲級渲染引擎打造真實的鏡像世界,高度還原北京路騎樓,對廣彩、廣繡等非遺代表作品進行3D超高新數字建模。
潮州市與智度集團攜手打造的“潮州工藝美術元宇宙精品館”正式在“Meta彼岸”APP上線,成為國內首個“元宇宙”地方工藝美術館,藏品涵蓋潮瓷、潮繡、潮雕、朱泥壺、麥稈貼畫等。館內首期共展出46位潮州工藝美術大師的54件精美作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