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服貿會深圳展團國家會議中心展區。南方日報記者 泠汐 攝
【資料圖】
2022年服貿會閉幕,全球貿易數字化成熱議焦點
■走讀雙循環·聚焦服貿會
9月5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落下帷幕。在本屆服貿會上,全球貿易數字化成為業界熱議焦點。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數字貿易進出口812.3億美元、同比增長22.7%;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從2016年的228億元躍升至2021年3310億元,年均增長92.1%。
近年來,廣東也加快傳統貿易數字化改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專家認為,廣東可通過以點帶面、多點聯動的形式,讓各主要城市發揮差異化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發展的現代綜合樞紐。
數字化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本次服貿會,廣東聚焦數字貿易和文化貿易優勢領域,集中展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最新成果,展現新技術、新服務和新場景。在廣東綜合展區中,隨處都可感受到數字與傳統的融合煥發出的行業新活力。
“我們很早就設立利奧‘夢工廠’,成立了敏捷生產部、自動化設備研發中心,打造了轉型方案。”首次參加服貿會,來自江門的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劉紅兵看到不少數字貿易的解決方案。“我們通過配置柔性自動化設備,加速ERP升級作為信息框架等舉措,全力推進企業的智能化建設。”
擁有227年制瓷歷史的國瓷永豐源,正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通營銷新賽道。“我們引入數字化營銷系統,為市場提供差異化的陶瓷科技定制服務。作為高端瓷的代表之一,私人定制服務是一條新賽道,國瓷永豐源通過數字營銷手段,輸出三有產品把握國家‘產業數字化’脈搏,讓世界聽見‘中國聲音’。”國瓷永豐源品牌運營部副總經理肖文科說。
數字化賦能不但為企業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也給予企業更多轉型的空間。科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以數字化賦能陶瓷機械服務轉型,“我們在海內外共設立了82個配件倉及服務網點,通過SAP、ERP、配件商城、條形碼系統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起全球配件銷售與技術服務保障體系。”科達相關負責人表示,科達數字化服務體系已與海內外多家陶企展開合作。
提升自身效率的同時,龍頭企業也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更多行業轉型升級。
“中望軟件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的研發設計提供可靠的CAD/CAE/CAM軟件產品,提效研發設計效率,并通過開放的API接口和研發級服務,助力企業內部設計標準化、數據規范化、重復操作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數字化平臺建設提供優秀的國產CAD技術底座,滿足企業內部最真實的提效設計、數字化升級的應用需求。”中望軟件中國區副總經理于凡說。
平臺建設賦能數字貿易發展
不同于傳統的貨物貿易,服貿會上交易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務。在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貿易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數字貿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以自身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廣告、咨詢等服務,加快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匯量科技為出海的互聯網企業及產品提供數字廣告服務,主要采用程序化廣告交易的方式。”服貿會上,廣州匯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威介紹了匯量的核心服務——依托高效和精準的推薦算法引擎,幫助中國數字化產品觸達全球用戶。“作為廣東‘數字貿易軍團’的一員,匯量科技將持續為廣東乃至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服務。”
位于珠海橫琴的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著力打造橫琴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我們圍繞數字貿易平臺建設,以數字貿易為驅動,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以貿易綜合服務生態體系為特征的數字商業綜合體。”該公司創始人周運賢表示,橫琴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一體化、全球化和數字化的綜合交易服務,以數字貿易帶動服務貿易數字化升級。
平臺的賦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也為改善區域投資環境搭建應用場景。
粵港澳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DSTP(數字貿易服務平臺)案例入選了服貿會全國優秀服務貿易案例,“DSTP可以很便利地搭建互聯場景、為企業提供數字服務,幫助企業在數字場景下創新融資、結算、通關、銷售等新模式。”該公司總裁于崇剛介紹,“DSTP商業服務平臺與數字政府的結合正在改變區域外貿環境。”
多點聯動推動大灣區貿易數字化
今年發布的《廣東省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下稱《計劃》)提出,要加快傳統貿易數字化改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其中強調,要依托中國(廣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現有數字化平臺,搭建全省性貿易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貿易磋商、貿易執行和貿易服務等重點貿易環節數字化。
“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以點帶面、多點聯動的形式,讓各主要城市發揮差異化優勢。如深圳的創新產業、香港的金融服務、佛山的先進制造、澳門和珠海的旅游休閑,形成完整、開放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發展的現代綜合樞紐。”安永大中華區科技、媒體與電信行業咨詢服務的主管合伙人張偉雄說。
在張偉雄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業務的數字化、金融業態的多元化和粵港澳三地金融產品覆蓋度等方面也不斷進步,多重政策助力區域金融開放連通,對支持跨境業務、跨境創新也有著天然的優勢。“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成為世界級的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中心,廣東還需在政策、產業、人才、服務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粵港澳大灣區是對外開放的新前沿,集聚了眾多高校、研究機構和科創企業,具備培育和突破工業軟件的優勢條件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于凡建議,應更加注重基礎工程人才培養,“加強校企合作,為高端科研人才提供實際的政策關懷等”。
《計劃》提出,要培育一批數字貿易重點企業,推動數字貿易企業做大做強;制定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認定標準,認定一批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段威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正邁向全球創新和科技中心,很多政策有利于內地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海外企業進軍大陸市場。“這對于我們這樣做跨區域業務的公司來說無疑是有利的。與此同時,大灣區有更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我們有機會可以服務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
“港澳國際貿易優勢地位帶來的區位輻射能量、廣東發展服務貿易的歷史積淀,以及廣州、深圳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賦予的新機遇等,這些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服務貿易的優勢所在。”深圳免稅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期待在此進程中有關市內免稅、跨境電商等更多利好政策出臺。
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賓紅霞 實習生 劉曉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