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杭瑩
在中秋佳節結束后的一周,除了期待國慶假期的到來,你還在期待什么?答案之一或許是,家里吃不完的月餅可以早日“消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中秋應節“頂流”,月餅節日一過就變“糊咖”,各大商超甚至在中秋節當天就開始降價甩賣。記者了解到,每年沒有賣完的月餅會被商家退回給供應商,而月餅廠家往往會通過發福利、做飼料等方式將“剩貨”處理掉。
月餅、粽子、湯圓,都是典型的佳節代表食品,在后兩者都已成功轉型成日常消費食物的情況下,月餅為何只能每年短暫高光一回就迅速“過氣”?中秋節后,月餅有無可能實現“再就業”,保持常青姿態?
中秋后月餅去哪兒了
中秋節來臨前半個月,記者曾走訪廣州多家商超,當時貨架上琳瑯滿目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月餅禮盒,也不乏散裝月餅。節后,記者進行了一次回訪,想看看月餅都去哪兒了。
在廣州棠石路上的利口福,日前曾擺滿各式月餅的貨架如今已被點心和餅干禮盒占據。該店店員表示,最后一批月餅在中秋節當天就通過買二送一等優惠活動賣得七七八八,小部分沒賣完的則退回給了廠家。店員還透露,往年的月餅大多只賣到中秋節當天,如果實在剩下很多,至多延后賣一兩天。
事實上,在很多超市商場,中秋節前半個月就已開始了月餅禮盒促銷,打折、買贈的力度隨著佳節臨近而逐漸加大。有工作人員表示,店里會在中秋節當晚以一元一個的散裝形式對外銷售月餅,一些人會專門等那時來淘“便宜貨”。
相比線下商超,線上電商因為不用空出貨架,月餅出清速度稍緩。記者節后搜索電商平臺發現,美心、廣州酒家、陶陶居、良品鋪子、華美等多家自營商店都還有部分月餅在售,價格對比節前也有折扣。
作為保質期最長只有90天的應節食品,大部分沒賣出的月餅,歸宿是相似的——通常被退回廠家后,被廠家分發給員工,或是捐給一些福利機構;也有部分臨期月餅被拉回工廠后,留下包裝再回收,月餅本身則被處理成為飼料。退回廠家的月餅會否回收餡料來年再制成月餅?上述利口福店員否認:“與其這么麻煩,還不如直接在店里繼續賣。我們是正規廠家,以品質為先?!?/p>
過氣月餅的更多可能
提起“黑暗料理”,各大高校的食堂大廚被稱為個中翹楚。中秋節后的食堂,五仁月餅炒辣椒、鮮肉月餅燉番茄……網友調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食堂師傅做不到。當被問及為何如此別出心裁時,答案往往是:“月餅不吃就浪費了?!?/p>
新京報提到一項針對3505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34.1%的消費者表示中秋節的月餅都會吃完,18%的消費者表示會剩一點,34.7%的消費者則只吃了一部分,4.9%的消費者表示會剩很多。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網友發帖表示,自己收到的月餅有點多,實在吃不完不知如何是好。
與普通包裝食品相比,月餅的保質期相對較短:最長的一般為90天,最短的只有十幾天。相比由廠家回收銷毀變成動物飼料,嘗試賦予月餅一些新的可能更體現對這一佳節“頂流”的尊重。食堂大廚的創意發揮,未嘗不值得一試。
如何將剩余的月餅“變廢為寶”?這幾年已有不少嘗試。2021年,上海多家公益機構和行動小組聯合發起了“零廢棄月餅大作戰”。一些商家把回收的五仁餡配上椰棗,做成方便攜帶的能量棒;切下來的餅皮配上酸奶、水果,成為顏值與味道兼備的酸奶水果杯。除了商家之外,網友也曬出了各種“月餅大改造”的創意:“月餅沙拉”“月餅燒烤”“青椒月餅”“西紅柿炒月餅”,甚至是“月餅飲料”等。
月餅與“食物銀行”的結合,亦相得益彰。據了解,早在2015年,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就在浦東塘橋落地了中國首家社區型“食物銀行”,接收月餅等食物捐贈并將其分發給需要的低保人群、困難家庭等。
如何向粽子湯圓看齊
月餅節、粽子節、湯圓節,分別是中秋節、端午節和元宵節的“小名”。為何粽子和湯圓皆被消費者納入到日常食物范疇,月餅卻始終未成為餐桌常客呢?
甜膩的口感和高熱量要先背一口大鍋。
一般情況下,月餅的糖含量高達45%-55%,油含量高達30%以上,鹽含量也較高。近年來,消費者愈發推崇健康的飲食方式,月餅甚至被稱為“熱量炸彈”,不少人包括一些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等都不敢輕易品嘗;即便是大多數沒有基礎疾病的消費者,通常也在吃完一個月餅后一邊喝水一邊表示不想再吃第二個了。月餅要想實現日?;M轉型,控油控糖少不了。
除了調整內核,包裝瘦身也是應有之義。
中秋節送禮選什么?一盒精美的月餅是標準答案。隨著和中秋送禮的深度捆綁,月餅的包裝逐漸“功高蓋主”——好不好吃不重要,但外觀一定要精美。而精美得過度的包裝,伴隨的自然是不適宜日常消費的價格,一枚小小月餅動輒數十元甚至上百元。但事實上,有數據顯示,月餅的成本上限通常不超過11元/枚,若是常見餡料,單枚月餅的成本只需3.5元。這樣的價格,正與日常糕點相當。
9月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聯合開展的月餅過度包裝專項消費監督工作報告出爐。報告顯示,隨著《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的落地實施,今年市場上存在過度包裝問題的月餅大為減少,月餅包裝瘦身效果顯現。
簡約月餅,成為中秋消費的新主題、新趨勢。如何使月餅銷售逐步走向常態化,復刻粽子和湯圓的常青模式?除了要在用料和口感上更健康之外,從商家和市場來看,更要培養薄利多銷和長銷的機制,逐漸消除月餅暴利的土壤,讓中秋佳節“C位”食品回歸到美食本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