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炸串、麻辣燙、小龍蝦在廣州抗疫?原來是番禺美食攤主志愿隊-天天微資訊

            “請說出你的抗疫故事”即日起陸續推出。

            南方都市報面向全網征集抗疫故事,我們期待跟疫情相關的您,提供文字、視頻、圖片均可,南都隨時傾聽,為您執筆記錄。


            【資料圖】

            郵箱:qpaaqp@126.com

            電話:17788353927(王記者)

            第2期

            主人公:廣州番禺廈滘夜市美食攤主

            時間:11月4日-7日

            來自五湖四海,在廣州打拼奮斗。他們在番禺夜市擺攤“揾食”,為家人掙得一方安穩,也為廣州的打工人帶來屬于全國各地的美食。2022年11月,突如其來的新一輪新冠疫情打破了生活的節奏,但是他們沒有抱怨,更沒有袖手旁觀,志愿者招募信息一出,他們就紛紛響應,以志愿行動堅守廣州抗疫一線,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

            “這個群好有意思哈哈哈哈。”“他們真的是美食攤攤主嗎?”“他們好棒啊”……11月5日,南都一篇關于番禺抗疫一線的報道(《直擊番禺抗疫一線:當所有商店停業,這家店卻通宵忙碌烤面包》)吸引了眾多讀者關注。其中,一張來自廈滘夜市攤主群的志愿者報名接龍截圖備受關注。

            11月2日晚,上漖村和廈滘村相關合圍區域被劃為中風險區后,廈滘村委會工作人員郭先生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廈滘夜市攤攤主微信群發出志愿者招募信息。很快,招募信息得到了攤主們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報名接龍參加3日的志愿者服務工作。當晚,近50位攤主參與接龍。

            11月2日晚,廈滘村的商戶街坊在微信群內接龍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 受訪者供圖

            平日里,他們晝伏夜出,一天一餐,是溫暖無數夜歸人的美食攤攤主。當疫情突襲,他們一齊戴上“紅袖章”,志愿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近日,南都記者跟訪了多名抗疫一線的美食攤主志愿者,聆聽他們的故事和對未來的期待。

            同心同力

            老鄉們一齊戴上“紅袖章”

            “我們是來做志愿者的。是昨晚收到的通知,讓我們早上七點前來村委會集合等候安排工作。”11月3日早上6:30,同多名攤主來到廈滘村委會的廟街炸串攤主梁曼凱告訴南都記者,他們大多是廈滘村的商戶街坊,接到村委會通知后,志愿前來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和大家一齊戴上“廣州街坊·群防共治”志愿者紅袖章的“00后”梁曼凱,除了因身體不適而休息外,連日來一直跑在防疫工作一線,和其他志愿者按照村委會的部署負責巡邏、掃樓、查看健康碼等工作。

            美食攤主梁曼凱戴上了“廣州街坊·群防共治”志愿者紅袖章。

            “說不怕不累是假的,但來廈滘這么久了,也有感情了,覺得自己在這時候應該出份力。”梁曼凱告訴南都記者,他和哥哥梁天淼來自湛江雷州,2019年選擇來廈滘創業后,他們便沒有離開過。

            起初,在老家賣早餐多年的父母并不同意梁曼凱兄弟加入餐飲這一行,因為深知其中的不容易。但兩兄弟有自己的想法和不服輸的念頭,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業,為父母分擔壓力。3年來,兩兄弟每天下午五點出攤,凌晨三點收攤;從一個檔口發展到兩個檔口;從老鄉幫襯到街坊排隊光顧,還曾因長相帥氣多次登上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熱搜。

            梁曼凱在廟街炸串攤位前忙著炸制美食。 受訪者供圖

            同樣來自湛江的“95后”李光炎在廈滘經營“暴打泰式檸檬茶”攤位。她也加入了志愿者隊伍。“我不辛苦,想想那些‘大白’,他們才是最辛苦的。”李光炎告訴記者,平日里是她和小姑經營著攤位,丈夫下班后會過來幫忙,她們都是檸檬茶的愛好者,在來廈滘之前也一直在丈夫的老家陽江做檸檬茶生意。這次疫情,因為小姑回老家待產,丈夫需要居家辦公,只有她前來做志愿服務。“我們有好幾位老鄉都在志愿者隊伍里。當我們看到‘大白’們,我們就相信廣州一定行。”李光炎說。

            在沙滘中路核酸檢測點負責查驗健康碼工作的李光炎。 受訪者供圖

            像這樣多位老鄉一同加入志愿者隊伍的情況在這支“群防共治”志愿隊中并不少見。“我們有很多攤主相互之間都是老鄉,有來自潮汕的、湖南的、四川的……他們還找我問能不能讓在這里的其他老鄉加入志愿者隊伍,我們都很欣慰。”廈滘村委會工作人員郭先生告訴南都記者,平日里是他負責組織攤主們加入“群防共治”志愿服務隊的。看到大家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很感動,也備受鼓舞。

            煙火氣和人情味留住了他們

            他們以美食和志愿行動傳遞溫情

            “我和丈夫來廈滘5年了。2020年,房東還擔心疫情對我們影響大,把每月1200元的房租減去了200元,足足減了一年。現在我們的房租也還是1200元,沒漲價。”11月6日,在沙滘中路核酸檢測點負責查驗健康碼工作的聶君君告訴記者,2017年他們從老家河南周口學習涼皮制作后,來到了廈滘做小吃生意,并取名為“君君涼皮”。廈滘村街坊、房東、食客的熱情與包容讓他們感到溫暖和踏實,這里的煙火氣和人情味讓他們堅定地選擇留下來。廈滘受疫情影響管控后,不希望影響丈夫工作的她,沒讓丈夫返回廈滘,自己每天跟著志愿者的隊伍支持防疫工作。

            當天,和聶君君一起負責沙滘中路核酸檢測點查驗健康碼工作的攤主還有鹵蝦王的邰曉麗(來自湖北宜昌)、風味炸雞的張翠霞(來自廣東梅州)和暴打泰式檸檬茶的李光炎。她們分別來自不同省、市,經營著不同的美食攤位,為了打拼和發展又一同選擇了廣州,來到了廈滘,以美食傳溫暖。當疫情來臨,她們換下廚師服,穿上防護服,穿上雨衣,一齊戴上“紅袖章”,在抗疫一線中以志愿行動繼續傳遞著溫情。

            11月6日,沙滘中路,邰曉麗(左一)、李光炎(左二)、聶君君(左三)和張翠霞(右一)4名廈滘夜市攤主志愿者在核酸檢測點出入口處查驗健康碼。

            同樣因為喜歡廈滘的煙火氣和人情味而留下來創業的還有來自潮汕的“97后”王俊林。這幾天以來,每天晚上,攤主群里的志愿者接龍都會出現他的名字。

            11月5日,王俊林(右二)在核酸檢測點負責查驗健康碼工作。 受訪者供圖

            “我喜歡和大家在一起,這個時候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團結起來,就能早日恢復正常。”王俊林告訴記者,之前在廈滘租房,在客村上班做餐飲方面工作的他,發現廈滘夜市煙火氣足,生活氣息濃厚。想著憑借著自己的廚房經驗,在這里創業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他便辭職開設了街頭牛排檔。“我想多掙點錢,今年過年能買輛車送給父母,也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一遍。”談及對未來的期待,王俊林如是說。

            王俊林是來自潮汕的“97后”,在廈滘經營街頭牛排攤。本次疫情以來,每天晚上,攤主群里的志愿者接龍都有他的名字。 受訪者供圖

            采訪過程中,南都記者發現,這些美食攤攤主都是既勤勞又踏實的“廣漂”,也是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后生仔”。邰曉麗、李光炎和梁氏兄弟期待疫情趕快過去,未來能開上屬于自己的餐飲店。剛來廈滘創業不久的張翠霞則期待著自己的攤位能積攢更多熟客。聶君君說自己還沒想好長遠計劃,只希望未來能越來越好。

            街坊齊出力

            堅持就是勝利

            11月4日,屬于中風險區的上漖村和廈滘村相關合圍區加強了網格規劃管理,在每個網格內設置了外賣領取點、物資供應點、核酸檢測點等便民工作點,以便更科學快速地實施疫情管控措施。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手參與到具體工作的實施中來。

            南都記者了解到,由廈滘村委會組織的多個志愿者群在街坊中建立起來,越來越多街坊志愿參與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中。采訪過程中,一位寶媽告訴南都記者,來廈滘生活多年,她認識了很多從家鄉來到廣州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的樂觀、勤勞和堅強讓她很受鼓舞。“聽從安排,服從指揮,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迎來正常的生產生活。”

            廈滘后備志愿者群聊天截圖。受訪者供圖

            11月5日,廈滘村網格3外賣領取點,1名志愿者用大聲公報號通知居民領外賣。

            11月6日,廈滘村,小“管長”拿著核酸采樣管排隊參加核酸檢測。

            采寫:南都記者梁思華

            新媒體協作:林至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招募信息 工作人員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