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檢察機關開展安全生產普法宣講 清遠市人民檢察院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董柳
(資料圖片)
“很感謝檢察院的貼心服務,讓我們企業最大程度降低了維權成本,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現在我們已經正常經營了。如果將來我們設立分公司,一定會來清遠。”深圳某科技公司負責人激動地說,為了表達感謝,他專門向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送來了錦旗。
該公司的積極反饋,正是清遠市檢察機關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清遠市檢察機關聚焦域內企業發展實際,依法嚴懲涉企犯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面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深化安全生產溯源治理,建立“懲防并舉、監督保護、精準服務、創新機制”的全方位工作格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支撐。
2022年以來,清遠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各類經濟犯罪204件327人,受理審查起訴各類經濟犯罪案件193件335人,提起公訴156件292人。依法打擊黑惡組織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向企業收取“保護費”、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黑惡勢力犯罪,起訴2件2人。嚴懲侵害民營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犯罪,起訴強迫交易,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合同詐騙以及侵占、挪用公司資金等案件69件107人。為受害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172萬余元,檢察環節追繳贓款2.2億余元,追贓挽損率68.94%,全省排名第一。嚴格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審慎辦理涉企案件,最大限度減少司法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不批準逮捕228人,不起訴34人。
守護創新 構建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大格局
2021年2月,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掛牌成立,這是廣東首批立足“四大檢察融合”專門辦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檢察機構。
該辦公室成立不久,便迎來了首宗侵犯著作權案。在熊某、陳某等4人的侵犯著作權案中,被侵權的深圳某科技公司研發的AOI自動光學檢測儀市場銷售業績非常好。4名員工從公司竊走相關軟件,研發仿制的AOI自動光學檢測儀,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銷售,給該公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據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負責人季煥爽介紹,該案侵權產品是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電子設備,但其軟件價值遠超硬件。基于此,清城區檢察院將被告人銷售產品的整體金額作為非法經營數額,不再區分軟件和硬件,并在此基礎上扣除硬件成本計算4名被告人的違法所得數額。犯罪數額確定后,檢察官在審查起訴環節提出精準量刑意見,促使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
如何幫助企業最大程度挽回損失?檢察機關一方面促使4名被告人與被侵權企業達成和解協議,將在侵權過程中聯系到的客戶資料、售后情況全部交給被侵權企業,使被侵權企業不但在經濟利益上得到補償,還進一步拓展了業務范圍;另一方面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協助企業開展合規工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事后,該公司向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在辦理這些知識產權案件時,我們通過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職,構建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大格局,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護航科技創新。”季煥爽說。
排憂解難 搭建“點對點”檢察服務平臺
為幫助企業及時反映訴求、降低維權成本、暢通服務渠道,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還在清城區檢察院12309接待大廳設立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窗口,開辟企業知識產權檢察服務綠色通道,企業可直接向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反映訴求、咨詢問題。在清遠轄區內5家高新企業建立“清遠知識產權檢察企業聯系點”,及時收集企業檢察服務需求,為企業提供“點對點”檢察服務。清遠檢察機關聯合市公安局出臺《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專項清理工作協助機制》,依法監督公安機關清理久偵未結“掛案”32件,幫助企業家甩掉“掛案包袱”,并創設涉案企業回訪制度,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做好“掛案”清理后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工作。
針對地理標志產品存在保護不充分的問題,2022年初,清遠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牽頭召開清遠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座談會,就清遠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相關問題、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同時,圍繞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提出的問題,與行政機關加強溝通協調,形成“檢察+行政”整治合力。
英德紅茶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檢察機關在調研中發現“英德紅茶”品牌保護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檢察機關以“我管”促“都管”,綜合運用四大檢察職能,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座談會,依法向相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幫助提升英德紅茶品牌價值。“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有力地維護了英德紅茶行業利益,推動英德紅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清遠市‘五個百億’產業發展貢獻了檢察力量。”季煥爽說。2022年10月,英德市獲批籌建英德紅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是廣東省唯一獲此資格的地區。
護企安商 打造涉案企業合規樣本
2021年,清遠某科技公司因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被移送清遠市清新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我們在審查后發現,該企業是清遠當地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有員工110余人,公司發展前景廣闊,符合企業合規條件。”辦理該案的檢察官介紹。因此,檢察機關便決定依法對該企業開展企業合規整改。企業整改合格后,檢察機關依法作出不起訴處理。目前,該企業經營良好,年納稅近300萬元,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穩就業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2022年3月,檢察官深入企業開展案后回訪,該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道:“非常感謝檢察機關給我們合規整改的機會,使企業重回健康發展軌道,我們一定守法經營,更好地回饋社會。”
近年來,清遠市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涉案企業合規整改工作,對符合條件的涉企犯罪案件開展企業合規工作,使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2022年,清遠市檢察機關已對27家涉案企業開展企業合規工作,涉案企業總產值578億余元,納稅4.5億余元,共有員工1.4萬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檢察機關督促礦產企業合規整改的過程中,為行業內其他非涉案企業提供合法用地指引,從“一企合規”探索“一業引領”,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溯源治理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感謝檢察官為我們送來安全生產知識,讓我們切實提高了防范安全生產隱患的意識。我們將根據檢察官的建議,完善工作制度,加強隱患排查工作,守住安全生產底線!”轄區內某上市企業安全經理對前來普法的檢察官說道。
2022年以來,清遠市檢察機關將法治教育與辦案工作相結合,深入轄區19家企業開展“安全生產進企業”法治教育巡講,受教育1500余人,筑牢安全生產思想防線。
堅持“四大檢察”協同發力思想,多次組織開展公共設施安全、建筑工地安全、道路安全、工礦生產安全等重點領域專項監督活動,督促整改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和管理漏洞386個,推動建立長效機制10項。2022年9月,清遠市檢察機關專門開展涉危險化學品大數據法律監督,發現并促改液化石油氣行業全鏈條監管風險漏洞377個。
同時,建立《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運用該機制提前介入并提出引導調查和偵查意見建議105條,起訴安全生產事故案件6件15人,從嚴懲治危害安全生產違法犯罪。重罪檢察部門與行政檢察部門借助“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同步提前介入安全生產領域案件,參與事故現場調查,為案件快捕快訴夯實證據基礎。
注重“抓前端,治未病”,立足案件深入分析發現問題規律,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安全生產、涉危險化學品刑事犯罪等類案分析報告10余篇。針對建筑企業資質監管、戶外廣告牌治理、特種設備技術改造等,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49件,努力從源頭防范安全隱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