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8日,媒體以《廣州一企業承認違建占用基本農田,執法隊稱正在調查》為題,報道了廣州市耀長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無證建設、違規占用農田等問題。有關執法部門表示將要查處,但據當地許多村民反映,時隔三個月,違建、污染等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日前,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回訪。
占用農田已恢復,違建問題無進展
2月27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位于番禺區石碁鎮的廣州市耀長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耀長遠”)實地探訪。
(資料圖片)
據耀長遠一名接待記者來訪的工作人員介紹,媒體報道了該公司占用基本農田的問題后,當地政府很重視,下了整改通知。耀長遠公司隨后進行了整改,原占用土地已經恢復為農田。她說,之前的占用,是工廠的一些工人私下平整的,目的是建一個喝茶休閑的地方。
責令改正通知書。
記者現場看到,原占用地塊的搭建物確已全部拆除,并已恢復為可種植作物的疏松土壤。
關于村民反映的工廠無證建設問題,上述工作人員稱,廠區只有設備,并無建筑,因此無需申辦規劃建設許可。
記者看到,廠區矗立著很多高大的設備,但在設備四周及頂部,有圍墻、臺階、頂棚等各種搭建物。
對于其他問題,該工作人員稱,需要公司負責人胡敏鵬才能回答,她不清楚。記者等胡敏鵬趕回公司后,胡敏鵬稱,他是近兩年才來公司的,并且只管生產,對于規劃建設問題不清楚,需要公司老板才能回答;但是公司老板很少回公司,因此無法回答記者問題。
隨后,記者在石碁鎮采訪規劃建設、城管、執法局等部門,但這些部門均以各種理由拒絕了采訪。在石碁鎮政府,黨政辦有關負責人在向各部門了解情況后,書面答復記者稱,該公司的非法占用農田問題已整改,現已恢復耕種;許多村民反映的污染問題,經執法人員核查,未發現偷排污水情況。對該企業違建問題,黨政辦未予答復。
記者將上述采訪情況反饋給舉報的凌邊村村民。村民稱,執法部門的執法可謂“蜻蜓點水”。一是,耀長遠違建問題多年前就一直存在,除了辦公樓,整個廠區幾乎都是無證建設,而且村民為此多次舉報投訴,卻始終不見查處,還越做越大。二是,耀長遠的四周,按照規劃,都是基本農田,因此它周圍的道路、場地實際上全都是占用農田,而不只是目前已經整改的兩處。
村民提到,幾年前,凌邊村村民跟耀長遠發生矛盾沖突,是因為耀長遠排放的污水在下雨后造成周圍大面積污染,很多花農種植的花澆水后死亡,后來耀長遠將周圍的大部分土地都租下,矛盾得到緩解。但耀長遠至今連排水管網都沒有,一直在偷排,對下游的花農還是有損害,因此意見很大。
耀長遠高分中標廣州地溝油回收
耀長遠是一家從事地溝油回收利用的企業,記者采訪中得知,該企業在2022年中標了廣州市多個區以及全市的地溝油回收項目。
針對舉報投訴,耀長遠接待采訪的工作人員稱,實際上凌邊村村民對公司并沒意見,是跟該公司存在競爭關系的其他地溝油回收企業幕后操縱舉報。
據耀長遠負責人胡敏鵬介紹,耀長遠公司從事地溝油的回收利用,并且有領先的技術設備,當前月回收處理地溝油規模約1000噸,年處理規模1萬多噸。根據某環境協會的一份公開資料,耀長遠成立于2014年,廠房占地約30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年處理量達13500噸。
廣州對于地溝油的回收利用做了嚴格控制。2021年10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制定了《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大力加強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的監管,杜絕廢棄食用油脂經簡單加工后可能回流餐桌的問題。2022年4月,城管部門進一步制定了《廣州市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特許經營實施方案》,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定地溝油回收利用企業。并按照行政區劃,實行“一區一特許”。
另據報道,要獲得地溝油“特許經營”,需要三證齊全,即環保部門頒發的嚴控廢物的處置許可證,還要城管部門發放的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服務許可證和生活垃圾處置許可證。
根據天眼查公示的信息顯示,耀長遠在2022年6月—11月,中標了廣州全市以及增城等區的廢棄油脂收運處置特許經營項目。
從2022年11月中標的“廣州市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特許經營項目(第二次)”來看,耀長遠與另一家企業聯合中標了廣州全市的地溝油回收利用,綜合總得分為92.77分,而另外兩家參與投標的企業得分分別為84.06分和80.29分。
3月13日,廣州市城管執法局針對記者書面采訪回函稱,非法占地、無證建設等情況由自然資源部門查處,不涉及該局職能,建議記者采訪其他單位。
針對耀長遠公司的廠區未報建問題,廣州一律師認為,該公司雖沒有建設廠房,但存在大量的構筑物。“違法建筑”是指未經規劃土地主管部門批準、未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因此,構筑物一樣應當報批報建。
該律師認為,一個存在違建,并且還在近期非法占地的企業,能高分中標地溝油的回收利用,并且城管執法部門實際肩負著拆除城市違章建筑的執法職能,這很難讓人不產生疑慮。如果城管部門曾現場考察過該企業,應當一眼就看出違建與非法占地;如果城管部門從未考察過該企業,只做紙上審查,就將全市的地溝油回收交給該企業,未免太不負責任。
【記者】歐陽勝勇
【實習生】劉偉發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