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燦 通訊員 粵消宣
近日,消費者鄺先生通過信用卡分期方式花費48720元,在某成人教育培訓機構購買了公務員考試培訓“考試不過包退協議班”,協議內容包含筆試培訓及面試培訓。因考試未通過,鄺先生申請退款未果。事后,經廣東省消委會調解溝通,雙方協商同意分三期逐月退還。
(資料圖)
近年來,在就業壓力和崗位競爭影響下,不少職場人及即將畢業的學子們紛紛選擇通過參加“考公、考編”等成人教育培訓提升個人能力。成人教育培訓產業市場持續火熱的同時,也暴露出違規經營、虛假宣傳、誘導辦理培訓貸款、退款困難等突出問題。為增強消費者對成人教育培訓消費的認知,減少此類消費糾紛,4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特發出消費提示。
查驗辦學資質,警惕違規經營
教育培訓機構超范圍經營、無證經營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對此,廣東省消委會建議消費者,要理性選擇培訓機構,挑選證照齊全、口碑較好、師資較強、經營狀態穩定的教育培訓機構。
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社交平臺、查詢工具來了解培訓機構的各類信息,確認其是否具備教育培訓的資質與能力,并注重與其他學生交流經驗,做好報班前的分析“攻略”。消費者還可以先進行短期試課,待認同授課方式和培訓效果后,再簽訂正式合同,降低消費風險。
仔細簽訂合同,警惕虛假宣傳
為招攬生源,一些“考公、考編”的教育培訓機構常常使用“名師助陣、快速提分”“不過全退、限時折扣”“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等宣傳用語,肆意夸大資質信息和培訓效果,誤導消費者。而其所謂的“名師”可能是剛剛培訓上崗的應屆生,“不過全退”到了該退款時,就被商家以各種理由拖延,甚至人去樓空投訴無門。
對此,消費者在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不能貪圖“不過全退”等優惠,應與培訓機構就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期限、時間安排、收費退費等方面進行約定。
如果選擇分期退費的方式,還應注明退費標準與辦法,明確分期退費的期限、標準、周期和額度等,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此外,消費者還應要求培訓機構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便日后發生消費爭議時有據可依。
留意付款方式,警惕培訓貸款
一些培訓機構在消費者付款時,會以“優惠分期付款”的名義,誘導消費者選擇實為“小額貸款”的支付方式。此類貸款往往與培訓機構是不同主體,即使經營者出現違約,消費者的“培訓貸款”仍要繼續還款。消費者如對自己簽訂的貸款協議不知情而停止“還貸”,可能會影響個人征信。
對此,消費者在決定報班繳納學費時,應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合理選擇課程。在選擇付款方式時,留意合同中是否隱含貸款的條約,警惕“分期付款”變成“培訓貸款”。
保留消費憑證,警惕退費困難
退費難是教育培訓行業十分常見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流程冗長、證據不足、逾期未到賬,甚至直接不退費。
對此,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據、發票等消費憑證,如遇消費糾紛可通過全國12315平臺網站、當地12345等渠道,或向當地消費者委員會進行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針對成人教育培訓消費存在的問題,廣東省消委會呼吁,公考行業和相關成人教育培訓機構,應強化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意識,不作虛假或夸大宣傳,恪守服務承諾,履行合同約定,守法經營,誠信待客,逐步轉變采取更可持續的經營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務質量,助力營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和促進消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