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壯大人才隊伍,廣東醫療技術整體實力保持全國前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劉欣宇

            “過去五年,是廣東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近日,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在新冠疫情中廣東省有110余萬名醫療衛生工作者1100多天堅守崗位、奮戰一線,構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在應急性超常規防控階段,牢牢守住支援湖北、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三個戰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在疫情防控新階段順利度過首波“三個高峰”。

            要完成疫情的“大戰大考”,沒有充足的醫療人才儲備是做不到的。


            (相關資料圖)

            人才培養:廣東醫學教育工作穩步發展

            “疫情感染高峰期間,南方醫院呼吸內科一天就收治了38名患者。當時恰逢假期,醫院人手不足,我跟兩位醫護人員一口氣工作了28個小時,收治患者、補充病例。”南方醫院研究生林麗珊介紹,自己在南方醫院已經輪轉一年半,每次看著患者們都得到了應有的救治,她感受到作為醫學研究生無比自豪:“都說醫生救死扶傷,真正與患者接觸后才明白‘救死扶傷’這四個字重達千斤。”

            五年來,廣東醫學人才教育教學和學生工作穩步發展。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為例,五年來醫院獲批國家首批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入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口腔醫學專業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際級獎勵9項、國家級獎勵345項,本科生發表SCI論文149篇、核心期刊論文111篇。

            “未來,南方醫院還將繼續實施專業內涵提升工程、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工程、實施教師隊伍創強工程、推進教學條件升級工程,做好醫學人才教育教學提質工作。”南方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將與校方一同深化臨床醫學八年制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加快構建住專一體化管理模式,完善畢業后醫學教育管理體系。加強模擬醫學設備投入、場地建設,提高臨床教學質量保障。逐步打造適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服務需求的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智慧實驗室、智慧技能中心,提高智慧教育支持服務質量。

            人才引進:為廣東醫療學科帶來新的“火花”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至關重要的生產力,同時也是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下簡稱“南醫五院”)人事科科長吳儉表示,人才在醫療事業中具有戰略意義,能在學科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能在醫療人才培養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在人才引進方面,廣東不少醫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據介紹,南醫五院將2022年定為人才建設年,力爭從地基優化人才隊伍,實現質與量的突破,打造一支高質量人才隊伍。這期間,醫院人事部門牽頭出臺、修訂多項制度,在人才引進、培養、保障、管理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完善、升級。至今,醫院已成功全職引進學科帶頭人22名、高級職稱41人、博士35人。

            “我于2021年12月來到廣東參加工作,廣東對于醫療人才的尊重、給予醫療人才優秀的發展平臺是最為吸引我的。”南醫五院急診醫學科主任、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常務理事康新是“新廣東人”,他表示廣東省濃厚的學術氛圍讓思維的火花迸發,更有利于學科的進步。一年多來,他已經陸續主持舉辦了人工智能與疫情防控、動物致傷規范化救治等主題學術會議,為廣東醫療帶來了新的“火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則圍繞肝病、腦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學科群,出臺并完善了醫療人才相關政策14項,培養、引進了一批醫學領軍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及創新團隊。同時,醫院深入推進優秀青年-杰出青年-領軍大師“三位一體”的人才孵化體系建設。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共引進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人才21人,臨床領軍人才/骨干4人。

            人才在醫療事業中具有引領作用。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為例,隨著醫療人才的引進,該中心連續13年位列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眼科)第一,連續9年榮膺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眼科)第一,在眼科再生醫學生物信息、醫學人工智能等方面還作出了具有世界影響的貢獻。

            隊伍壯大:廣東醫療技術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衛生健康人員總量達到1600萬人、公立醫院醫護比逐步達到1:2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占到75%以上。只有高質量落實目標,整體提升衛生人才的質與量,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更全面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更高質量地推動醫療事業蓬勃發展。

            據統計,五年來廣東引進培養14名領軍人才和52名青年拔尖人才,兩院院士培育取得歷史性突破。全省執業醫師數從25.9萬增長到33.5萬,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1.95增長到3.66。注重育才與強科兩手抓,眼科、呼吸科、腫瘤科、腎臟病科、心外科等專科排名在全國靠前。

            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的壯大讓廣東醫療技術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五年來廣東建成1家國家實驗室(廣州實驗室)、3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6家醫學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增4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5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廣東醫療技術整體實力保持全國前列。

            總策劃/杜傳貴 林海利

            總統籌/林潔

            執行統籌/龔丹楓 王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