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冰雪運動受歡迎 滑雪要學會“順勢倒”的安全“摔法”

            2022年冬奧會于2月4日拉開大幕,而滑雪運動早已是今冬最熱門的運動之一。

            頭戴滑雪帽、身穿滑雪服、腳踏滑雪板飛速而下……因為滑雪兼具速度與激情的特點,也意味著這是一項運動風險較高的項目,滑雪運動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發生意外,引起不必要的損傷。因此,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都不能輕視安全防護的重要性。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享受冰雪之樂,極目新聞特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周建林,和大家聊一聊滑雪運動的注意事項,以及冰雪運動常見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

            滑雪最易受傷的是膝蓋

            春節假期里,不少人嘗鮮滑雪尋求刺激,因滑雪導致骨折或者外傷的市民也屢見不鮮。僅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春節還沒過完,已經接診了10余例因為滑雪摔傷膝蓋,或者導致骨折的患者,其中不少是摔傷后專門回漢治療的。

            26歲的小劉就是其中之一,他趁著春節放假回家和同學約著滑雪。結果剛上賽道沒多久就摔了,當時只感覺輕微疼痛,想著好不容易來滑一次雪,于是爬起來后又繼續滑了一會才作罷。沒想到,回家后小劉的膝蓋疼痛腫脹越來越明顯,連走路都困難。趕回武漢后,小劉2月3日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查發現,已經是髕骨脫位伴韌帶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滑雪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損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周建林介紹,因為滑雪時的高度、速度與方向的反復急劇變化,一旦運動過程中因摔倒、絆倒或做急轉彎動作時,導致外翻、旋轉極易使內側副韌帶受損,若受傷后沒有及時停下來繼續滑便會出現前交叉韌帶受損撕裂,甚至可能給膝關節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膝關節外傷后,還可能伴發半月板撕裂、關節軟骨損傷、膝關節骨折等。除了膝蓋損傷外,其他常見的滑雪損傷還包括下踝關節、肩關節和腕關節的損傷。“尤其手腕受傷,在滑雪者中也比較常見。”周建林說,這多是由于滑雪者摔倒時手掌撐地造成的。他解釋,很多初學者,在摔倒時總是本能地伸出手臂以防止身體觸地,此類跌倒的撞擊強度可以引發腕部挫傷,甚至骨折。

            學會“順勢倒”的安全“摔法”

            滑雪摔倒,是很多滑雪者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而學會“順勢倒”的安全“摔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昨天剛接診了一例滑雪時不慎摔傷的46歲男性患者,就是在沒有采取順勢倒保護措施下,直接肩關節著地后導致右側肱骨近端骨折伴脫位。”周建林提醒:滑雪時,感覺身體失去平衡時,應該順勢向后倒,隨坡度自然下滑,等待慢慢停住。摔倒時不要用手支撐,不要手腳亂動,不要采取對抗的動作,舉起雙手、屈身,順其自然向下滑動,注意避免頭部朝下,更要避免翻滾。

            另外,建議滑雪愛好者滑雪前熱身10-15分鐘,使血流、肌肉含氧量增加,幫助身體盡快適應接下來的運動。同時,所有滑雪者都應該佩戴頭盔,選擇合適護具非常重要。頭盔能防止頭部撞擊風險,這是關鍵時候的“救命法寶”。此外,可以有針對性地佩戴護甲、護臀(尤其是單板滑雪)、護膝、護腕等護具。市民在滑雪前需請教專業人員正確的滑雪姿勢,初學者最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選擇簡單初級賽道滑行,切勿盲目挑戰高級賽道,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不小心受傷,學會應急處理

            一旦受傷不要慌亂,保持鎮定,應遵循“制動、冰敷和抬高患肢”三個原則,就地進行簡單自救。

            首先,尋求周圍人員幫助,遠離滑道,避免受到再次創傷;二是,盡量不要挪動受傷部位,采取冰敷、抬高患肢,利用手頭現有的工具對受傷部位進行簡單臨時捆扎固定;三是,及時撥打120急救或自行就近就醫,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專業醫療處理。

            滑雪是一項競技運動,對人體的平衡掌控能力與力量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本身就有器質性疾病的人群,比如既往又關節疾病、關節炎、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等,或存在腰部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或患有心肺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壓、心肌疾病等,就不適宜參與這項兼具速度與激情的運動。(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寧亞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冰雪運動 滑雪 順勢倒 意外傷害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