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一些左右家電產業的偽命題要搞清楚了

            中國家電產業已經運行超過40年,期間經歷中國家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蛻變,也見證世界家電產業的發展格局從西部的歐美等國家、日韓等國家,向中國的逐步轉移,還實現中國企業從追趕到超越、領跑,從本土到全球、從制造向創新的突破。

            寧言||撰稿

            在中國家電產業發展的40多年間,眾多廠商們仍然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特別是在一線市場經營、競爭中的偽命題層出不窮,對于當前正在謀求多元化擴張、多品類協同、多產業發展的家電廠商來說,既是阻力也是誤導。


            (資料圖片)

            具體來看,最容易誤導家電企業的一些偽命題包括“在家電行業將新品類作為新賽道拓展”、“在家電企業轉型過程中將多元化失敗錯認為是對專業化的全盤否定”、“將市場營銷過程中的超低價促銷,誤認為是戰略性虧折而忽視經營能力的價值”。

            家電沒有新賽道,只有應用新場景

            這幾年,不管是家電行業內部,還是家電行業外部,都有各種聲音指出:家電行業,很多新品類將會成為家電企業和商家發展的新賽道。

            對于家電產業來說,家電圈認為:無論是新品類,還是老品類,都不存在新賽道與老賽道的差異,只是企業面對時代變化,特別是用戶需求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變化,出現的家電品類應用新場景、創造新體驗。

            比如說,洗碗機、干衣機、洗地機、家用中央空調,這些都不是家電行業的新品類,誕生都有幾十年時間。但,在最近幾年突然于家電市場上走紅,并不是因為家電企業找到了品類新賽道,而是用戶生活方式、生活品質提升之后,家電廠商順勢而為,將這些產品在家庭中找到了應用和體驗的新場景、新空間。

            所以,不要相信什么新賽道,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家電產品未來只有瞄準用戶的需求,洞察用戶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變化,就能找到更好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市場發展空間。

            企業沒有多元化危局,只有能力敗局

            過去30年以來,多元化、專業化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的家電企業和商家發展與轉型。特別是對于一些行業頭部家電企業,總是擔心一旦開啟多元化擴張,就會面臨專業化的能力失守。

            多元化困擾著很多家電企業的擴張與轉型,更成為一些家電廠商眼中的“多元化是專業化的破壞者”印象。其實,家電圈認為,縱觀全球企業百余年的發展歷程,沒有一家企業百年就做一項業務,一些如今全球知名的企業如輝瑞、GE、索尼、西門子等,當年發家的那些主業早就不干了。

            多元化與專業化之間,不是對抗關系,也不是因果關系,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多元化不會影響專業化的發展和競爭優勢,相反多元化只是取決于企業的研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以及團隊的經驗水平、企業的資本動作等因素。如果連基本的市場經營能力都不具備,企業不是多元化會失敗,專業化也守不住。

            經營沒有戰略性虧損,只有階段性營銷

            這幾年家電市場的價格亂戰、惡戰,層出不窮且持續不斷,除了一些中小企業采取的“偷工減料”降成本等手段之外,很多頭部企業的價格策略更為兇猛。在不少局外人看來,很多大品牌的產品價格就是“虧本做生意”。顯然,這是對家電廠商經營能力的忽略。

            對于經營能力強的家電企業來說,在一些產品的市場價格競爭中,從來沒有什么戰略性虧損,只是階段性的營銷手段和策略變通。本質上,這一手段依靠的是企業多品類、多產品、多結構性的經營測算,即部分型號虧損卡位打擊對手、部分型號薄利搶量占市場、部分型號高端求利調結構。但是,如何將這套復合型的經營能力落地,需要的不是財務指標測算能力,還有團隊在市場的經營執行能力。

            對于家電產業來說,從來沒有什么戰略性虧損,只有策略性的經營手段,以及配合這一經營策略落地的經營能力、思維、手段和技巧。這考驗的也是家電企業的經營能力、管理能力。

            ====

            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生活方式 家電市場 層出不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