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真的是一個永遠都聊不完的話題,因為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合適的人,想讓他們做我們的合伙人??蓡栴}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我們當初看走眼了該怎么辦呢?萬一我們找到了一個比我們能力更強的,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資料圖片)
因此,創業合伙是一個很復雜,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近日,有位粉絲就問我,創業過程中發現了一位非常好的合伙人,但是他的各種能力都比自己強該怎么辦呢?還要不要拉他做合伙人呢?
這位粉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主要擔心自己無法真正駕馭合伙人,畢竟人家的能力可能更加全面,更強一點。我相信很多創業者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只不過大家都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選擇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這樣方便管理,也容易讓他們心甘情愿捧我們做公司的老大。很多公司就是這樣做的,創業者只想要比較聽話的合伙人,這樣公司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設計路線走。
這一點在古代的皇帝面前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皇帝想要國家變得富強,兵強馬壯。但是又不想讓身邊的將相能力太強,因為他們太強就會出現功高蓋主的情況,留在身邊會沒有安全感。這也是保持王朝穩定的一種方法,那些能力很強的將相,結局往往都不會太好。要么被殺掉了,要么被流放邊疆,很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的。
也正因為古代的皇帝太害怕自己被取代,所以才會有不太理性的舉動。
經營公司肯定不能跟古代皇帝經營國家一樣,因為皇帝的目標讓自己的朝代一直延續下去,可是我們很多人經營公司的目標并不是讓品牌一直延續下去,而是先賺錢再說,如果公司一直不賺錢,就算品牌延續下去了,那不過也是“用愛發電”而已。
試想一下,假設一個創業者的能力并不強,但是他又找了好幾個能力更弱的合伙人,這家公司會是什么樣呢?恐怕一直都在為溫飽而奮斗吧?
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創業找合伙人,一定要找那些能力強的,比我們能力還要強是最好的??赡芎芏嗳艘獑栁覀冊撛趺垂芾磉@家公司呢?他們萬一不聽指揮該怎么辦呢?
這要看我們怎么對待這家公司了,有些創業者將創業類比成了“養豬游戲”。買入豬崽,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長大了賣掉,從中賺一些差價。不在乎公司能不能長久,只要能夠賺到錢就是好事情。有些創業者比較感性,把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們是不愿意讓孩子落到其他人的手中的。
如果我們是第一種創業者,那么這種事情就會很好辦,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邀請合伙人來跟我們一起做,我們的股份可能會比較多。隨著公司越做越大,假如合伙人有想做老大的想法,自己完全可以讓位給他,不過肯定不是免費,而是采用股權轉讓的形式。
舉個例子,假設公司現在市場估值是1億元,那么內部的估值可能是5000萬元,自己有公司60%的股份,另外一個合伙人是40%。他現在想要主導公司的發展,那么我們可以先以5000萬的估值轉讓給合伙人20%的股份,也就是1000萬元。只要合伙人愿意給你1000萬,那么你就變成公司老二了。如果合伙人成為了公司老大,還是感覺你的股份有點多,那么就可以繼續股權轉讓,直到有一天就算你還有公司的股份,而且離開了公司,他也不會感覺不舒服的地步。
表面上看,創始人丟掉了公司的控制權,但是換回了實實在在的現金,還要啥自行車呢?反正自己創業也是為了錢,而不是其他的。
假如自己把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找合伙人呢?我們依然要找那些能力較強的合伙人,最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這樣每個合伙人都能獨當一面,可以讓我們騰出更多的時間思考戰略問題。
我們也許每個領域都不是最強的,但是我們可以是情商最高的,讓所有人心甘情愿圍繞著我們轉。我們以阿里巴巴為例,馬云既不是公司技術最強的,也不是融資最強的,但是馬云永遠都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原因則是馬云是一個情商極高,格局極大的人,他知道合伙人們想要什么,直接送給他們就行了。
如果我們的情商無法讓我們駕馭多個優秀的合伙人,那么我們可能需要采用AB股的制度,我們可以多給合伙人分一點股份,但是投票權必須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旦出現有人強行搶奪控股權的時候,可以實施毒丸計劃,讓其他人的計劃功虧一簣。
具體怎么做,那就看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在新商業的世界里,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