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似外婆炒的花生糖
(資料圖)
絲絲香甜,耐人尋味
青年,如課桌上的鋼筆
刻畫夢想,詩和遠方
這是我們的“青童”時代
但也有些童年
像夢里見到母親朦朧的樣子
觸不可及
青年,是早早學著父親
挑起養家的擔子
滿是沉重
這是他們的“青童”時代
#一起關注困境青少年#
用青春點亮未來
就現在!!
每個人的青年、童年,就是時代背景下的一面鏡子,透過它們,既可以了解過去,也可以展望未來。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金匯鎮團委以80、90、00、10后成長路上的舊物為主線,開展不同年代的舊資料、舊物件展覽。
我們的“青童”時代展通過沉浸式、對比式、呼吁式觀展,回憶青年、童年時代過往,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等多方面變化。同時,關注“沉默的少數”群體,盡力彌補困境青少年群體童年“缺失”,進一步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困境青少年的成長。
在這里
我們一起尋找
年少時光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得知少年宮將開英文打字班,興趣滿滿的我軟磨硬泡要爸媽去買一臺英文打字機。1992年,去市區的交通不方便,商店也不多,經過一番波折,爸爸花了400多元托人從南京路買了一臺飛魚牌打字機。我清楚地記得打字機到手時,爸爸對我說:“這可是花了我一個多月工資呢,既然你喜歡,就好好學。”我用這臺打字機練習,色帶換了一卷又一卷,A4紙練了一摞又一摞,我的整個少年時代因為這臺打字機而充滿了樂趣。(提供人:吳老妖)
搪瓷碗在我小時候可是風靡一時,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有,媽媽做飯時用它來盛放豬油,過年的時候用它來裝餃子餡,用完把搪瓷碗的蓋子一蓋,干凈又衛生。在那個時候,洗臉的臉盆也是搪瓷的,還有爺爺喝水的杯子,搪瓷制品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也溫暖了我們的青春。(提供人:金女士)
小時候家里有個奇特的“桌子”,它便是縫紉機。這也是母親出嫁時的嫁妝,我小時候用的尿布、穿的衣服許多就是用這臺縫紉機做出來的。現在社會富裕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漂亮衣服,它的用處也沒有以前那么大了,但它卻見證了社會的發展、祖國的富強,見證了幸福是靠雙手創造出來的真理。(講述人:金小金)
這是我家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當時教育臺每天播放動畫片《黑貓警長》,隔壁的小伙伴就跑來我家觀看,雖然每天只播放20多分鐘,但對我們來說,卻是最美好的時刻。黑白電視機上的雪花就像兒時的一場夢,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講述人:半粒唐)
在這里
我們一起治愈
他們的“青童”時代
在展廳有一面彩虹心愿墻,在心愿卡片上寫下想為困境青少年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后期金匯鎮團委將讓困境青少年在心愿墻上選擇意向卡片,通過反向選擇,拓寬心愿渠道,讓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參與進來。同時,展上還發布了一批金匯鎮愛心企業大學生實習崗位,將優先面向待業青少年群體,開放實習優秀可轉正等愛心通道,真正為困境青少年群體做實事、辦好事。
這里還有……
閑暇時光
一起來金匯看展吧!
感受“小辰光”的曼妙之旅~
展覽在這里
別錯過啦↓
金匯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