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2023年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市23個代表隊的157名選手同臺競技,呈現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科普視聽盛宴。經激烈角逐,來自中科院廣州分院代表隊的姜珊珊,番禺代表隊的王琪,白云代表隊的孫輝等10名選手榮獲“廣州市十佳科普使者”稱號,花都代表隊的朱芊羽等5名選手被授予“廣州市優秀青少年科普使者”稱號。 ?
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是由廣州市科技局主辦,廣東科學中心、廣州科普聯盟聯合承辦的科普品牌賽事,旨在激發和調動科技人員、科普工作者、青少年以及社會各界科技愛好者參與科普工作的熱情,培育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推動廣州科普事業發展。大賽迄今已經成功舉辦12屆,賽事規模逐年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已發展成為面向全社會的科學傳播展示和交流舞臺、公眾獲取豐富科學知識的科普平臺和培養優秀科普講解隊伍的重要陣地,是廣州科普工作的亮麗名片。
本屆大賽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為主題,共有157名選手通過層層篩選進入決賽,選手年齡跨度從7歲到60歲,跨度之大為歷屆之最。選手所在行業類型十分多元化,有專業的科普講解員、科研人員,也有來自中小學職校高校的師生、博士后、一線醫護人員、藥師、航空訓練基地教員、殯葬服務師等,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廣州海關、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首次組隊參賽,為大賽增添新活力,展現了濃厚的科學氛圍。
創新賽制,增設青少年組,是本屆大賽的一大特點。為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大賽增設青少年組比賽。全市各區從中小學校中選拔出27名中小學生進入決賽,成為羊城科普的新生力量。他們講解選題多數圍繞創新科技和大國重器,如應用于航空航天的記憶合金材料、太空天梯碳納米管材料等,以生動有趣的演示和講解,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科普體驗。除了自主命題講解,中小學生挑戰隨機熱點命題講解的表現也展現了隨機應變能力,獲得了大賽評委和現場觀眾的稱贊。
本屆大賽講解內容多元豐富,凸顯科技文化創新力。從AI人工智能到數字貨幣,從太空探索到甲型流感,從無人駕駛到元宇宙……選手講解選題涵蓋了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食品安全、自然環保、現代農業、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領域,講解內容貼合熱點、貼近生活,既滿足公眾對大國重器、創新科技的好奇心,又普及身邊有趣的科學知識,展示出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大賽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廣州科技創新與科普融合的最新成果,提升了全市對科普工作的關注度,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科學創新氛圍。”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吳漢榮寄望廣大科普工作者,以大賽為契機,不斷提升科普能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吸引更多公眾走近科學,營造良好的科學文化氛圍,共同推動廣州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