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來說,2023年的國內汽車市場,恐怕都將是難以忘懷的一年。
(資料圖片)
原以為在疫情防控政策放開、芯片供應恢復穩定的情況下,今年會是汽車行業觸底反彈的一年。但誰也沒想到,今年尚未過半,整個車市卻已經被折騰的“千瘡百孔”。
先是年初時由于新能源補貼退坡,導致了整個新能源行業引發“漲價潮”。而后,在特斯拉毫無征兆的降價之下,市場這潭本就不平靜的水又一次被
作為親歷者和旁觀者,筆者原本認為,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必然會是“兩敗俱傷”。尤其是4S店,在如今賣車本就利潤稀薄的基礎上,又要如此“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自降身價,實在難熬。
但事實上,讓我們有些意外的是。這些奮斗在一線的汽車人,
根據5月22日平行進口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4月份平行進口乘用車的終端零售量為295臺,環比下降16.4%。而平行進口汽車進口申報數量為2400輛,同比下降39.1%、環比下降20.4%。這份數據,其實就是冷酷無情的現實。偌大的平行進口車市場,一個月時間只賣了不到300輛車,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意味著,平均全國每天甚至賣不出10臺平行進口車。用“崩塌”來形容平行進口車的現狀,我想并不夸張。
那么,如今的平行進口車,真的已經到了如此田地了?筆者也第一時間聯系了一位從事天津港平行進口車銷售工作的朋友。據他表示,近兩個月整個市場的確表現慘淡,他所在的展廳
幾乎門可羅雀。放眼望去,全是各家的銷售。“有時候好不容易來個客戶,大家都恨不得把客戶包圍了,見這陣仗很多客戶反倒內心更有疑慮,有的甚至都不愿意看車了。”他無奈的說道。
按道理來說,平行進口車這門生意,存在于汽車市場也不是三年五年了。曾經還能吃香喝辣的平行進口車商們,為什么忽然就被消費者“打入冷宮”了?本質上,其實還是市場自己的問題。我們就暫且拋開老生常談的“坑蒙拐騙”問題不談,就說車本身,如今的平行進口車真的還值得我們去買嗎?
舉個例子,寶馬X5這款車大家都知道。前兩年進口的時候,X5的中規版本大概在70萬-85萬左右。那時候的平行進口寶馬X5,同配置水平的幾乎都在80多萬。如今,華晨寶馬生產的X5車型,價格已經跌入了60萬。而天津港那些庫存的平行進口X5,卻依然對外開出70萬-80萬的高價。這樣的價格,誰會買單?
大家購買平行進口車,其實無外乎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是希望通過平行進口車購買到一些中規版本沒有引入的車型;第二,因為對中規的價格、配置不滿意,所以希望在平行進口車里找到更合適的選擇。但如今的天津港,同樣的車型賣得比4S店還貴;4S店沒有的車,平行進口更是仗著一家獨大,漫天要價。還記得上一代的本田思域Type-R嗎?國內那些70多萬購入的用戶,就是購買的平行進口車。再舉個例子,因為排放問題沒能繼續銷售的普拉多,平行進口是不是也張口就是大幾十萬?這樣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
當年,由于人們不懂車、市場不透明,彼時的平行進口車商們靠著“十八般武藝”就能賺取來自信息不對等的高額利潤。如今,隨著汽車市場越來越卷,價格、配置越來越透明,從前那個“暴利”賣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在這個時代想要活下去,恐怕除了真誠,別無他法,你說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