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軌道上的長三角”疾馳而來

            在滬蘇浙皖,20多條高鐵線路投入運營,20多個在建項目全速推進,“市市通動車”(除舟山外)……如今的長三角,高鐵網越織越密,動車組列車已實現公交化開行,“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駛來,四通八達的高鐵網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志性成就之一。


            【資料圖】

            20多個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夏日的皖北平原,麥收火熱。同樣激戰正酣的,還有鐵路大建設。在阜淮鐵路蒙城制梁場,機械臂舞動,焊花閃耀,一根根預制箱梁澆筑成型。

            “目前項目全面進入箱梁預制階段,按下了施工‘快進鍵’。”省投資集團阜淮鐵路公司負責人介紹,阜淮鐵路由我省自主籌資建設,是皖北地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經阜陽、亳州、宿州、淮北四市,項目建成后,將結束蒙城、利辛兩縣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阜陽經利辛、蒙城,至蚌埠、淮北高鐵直達,對于推動皖北地區振興發展,更好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有重要意義。

            5月28日,池黃高鐵最后一座隧道棠棣嶺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池黃高鐵全線34座隧道全部貫通;6月1日,杭溫高鐵首批長鋼軌運抵義烏鋪軌基地,為后續全線鋪軌奠定基礎;6月2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滬寧段首榀箱梁成功澆筑,項目建設進入箱梁預制生產階段……

            連日來,多個鐵路項目建設快馬加鞭,迎來關鍵節點。放眼長三角,鐵路建設正酣,持續保持加速奔跑態勢,20多個建設項目抓工期搶進度,全力以赴按預定時間節點有序推進,近千處施工點一派火熱的建設景象。

            鐵路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也是“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位置特殊重要。長三角地區歷來是全國鐵路建設的熱土。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著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鐵路運輸和建設管理任務,近年來,企業以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己任,高標準地推進長三角地區鐵路網建設,加速推動鐵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2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建設任務,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質量安全、新線開工、依法建設等重點工作,實現合杭高鐵湖杭段、杭臺高鐵、宿州站改造等3個項目高品質投產,滬寧沿江高鐵、滬蘇湖鐵路、杭溫高鐵等21個項目施工組織兌現率達到95%以上,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等6個項目開工。全年完成基建投資1089億元,連續7年保持800億元以上,為加快構建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年來,長三角鐵路網規模等級實現飛躍。累計完成基建投資7534.2億元、技改投資248.3億元,開通新線5945.4公里、其中高鐵4799.6公里,是歷史上投資力度最大、開通新線最多的一個時期,“軌道上的長三角”主干網基本建成,復線率、電氣化率分別提高12.7個、28.7個百分點。

            20多條高鐵線路投入運營

            在安徽,全省有34個縣通達高鐵,縣域覆蓋率接近六成;高鐵在全省鐵路網中的比重達到4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已開通至23個省會(直轄市)城市和110多個地級市直達高鐵動車,群眾出行條件得到了質的提升。

            在江蘇,鐵路建設項目投資逐年遞增,鄭徐高鐵、徐鹽高鐵、連徐高鐵等11條鐵路投入運營,打通了沿海、陸橋及中軸高鐵通道,實現了全省干線鐵路成環成網,滬蘇通、五峰山兩座公鐵兩用跨江大橋更是改寫了世界橋梁建設史。

            貫通連云港和鎮江的連鎮高鐵全線通車后,進一步拉近了淮安與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有效拓展了淮安中遠程旅游客源市場。“在2022年,即使受到疫情影響,淮安市仍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80.85億元,較2020年增長5.24%;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2493.55萬人次,較2020年增長13.08%。省內游客占60%以上,省外游客主要來自周邊及長三角省市,乘坐高鐵的游客占15%左右。”江蘇省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產業科技處處長趙延考說。

            在浙江湖州,距離湖州站不到10分鐘車程,匯聚了一批科研平臺和科創人才的西塞科學谷雛形初具,這里正成為湖州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目前,科學谷內集聚了6家實驗室。

            “2022年9月,隨著合杭高鐵湖杭段開通和杭州西站啟用,浙大實驗室研究人員工作生活實現‘同城化’。”湖州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偉說,“今年我們計劃再招引6家實驗室,屆時入駐的博士將有150名左右,到2024年滬蘇湖鐵路開通,浙江與上海、江蘇等地人員往來將更加方便。”

            據悉,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達13749.7公里,其中高鐵達6704.4公里、占全國六分之一,相當于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第三的西班牙高鐵里程總和,“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轟隆隆地駛來。目前在滬蘇浙皖,共有20多條高鐵線路、200多座高鐵站,構筑起快速客運網絡。三省一市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半小時至3小時高鐵都市圈。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

            織線成網、互聯互通、持續擴容的長三角鐵路版圖,讓長三角區域內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級市實現“市市通動車”,動車組列車實現公交化開行,“1小時至3小時生活圈”夢想變為現實,“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保障。長三角鐵路網尤其是高鐵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志性成就之一。

            “聚焦構建長三角區域高度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今年我們將科學有序、安全優質抓好鐵路建設項目實施,推動鐵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年內,滬寧沿江高鐵、杭昌高鐵黃昌段(安徽段)、金華至寧波鐵路、寧波鐵路樞紐莊橋至寧波段三四線、合肥派河港鐵路物流基地等5個項目具備開通條件,計劃開工杭州蕭山機場聯絡線、北侖支線復線等5個項目,穩步推進滬蘇湖鐵路、杭溫高鐵等22個重點續建項目建設;年度建設投資計劃900億元以上,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今年“五一”小長假,長三角鐵路8天(4月27日至5月4日)發送旅客超2660萬人次,日均發送超330萬人次。其中,5月1日發送旅客371.1萬人次,創下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今年1月至5月,長三角鐵路發送旅客逾3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3%,為擴內需和穩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五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鐵路的中心任務是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努力當好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長三角城市群將打造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以寧波、溫州、徐州、黃山等城市為節點,以城際鐵路為通道的“多三角、放射狀”城際鐵路網。

            根據長三角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近1.67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近9200公里,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全部貫通,支線網絡微循環更加暢通。預計到2025年,長三角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將為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撐。(記者 范克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