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悠悠椰鄉情 一雕一刻中(追夢路上)


            【資料圖】

            海口市瓊山區儒傳村的工作室里,柯秋楓用鉛筆在椰殼上繪制即將雕刻的圖案。

            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椰雕課上,柯秋楓向學生傳授椰雕技藝。
            以上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蒲曉旭攝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儒傳村的一間工作室里,一件件風格古樸、技藝精湛的手工藝品有序陳列:花瓶、裝飾畫、椰碗、筆筒……很難想象,這樣造型優美的作品,是由不起眼的椰殼雕刻而來。

            坐在工作臺前聚精會神創作的,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椰雕藝人柯秋楓。他在涂白的椰殼上用鉛筆描畫圖案,然后一手按住椰殼,一手緊握刻刀,一點點地在椰殼表面刻出紋理,手法嫻熟、落筆傳神。

            “從第一眼看到椰雕,我就喜歡上了這門技藝。”柯秋楓今年50多歲,1994年進入原海口椰雕工藝廠工作,跟工藝廠的師傅學藝10年后,他開始獨自從事椰雕工藝品制作。

            “通過精細的雕琢,把巧妙的構思融入樸素的椰殼,賦予它們靈氣與生機,這樣的過程,讓人十分享受。”柯秋楓說。

            傳統手工椰雕制作工藝十分復雜,一件成型的椰雕工藝品要經過選料、造模、雕刻、通花、鑲嵌、拋光、修飾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必須全神貫注,稍有不慎刻刀就會跑偏,劃破手掌或胳膊。”從事椰雕20多年,柯秋楓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痕。

            2008年,海南椰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讓椰雕創作更好地反映時代發展、反映風俗民情?這幾年,柯秋楓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椰雕也要與時俱進,融入生活。”他在探索中發現,現代椰雕更注重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結合,融入當代日常生活的椰雕制品,往往更受大家的歡迎。

            在柯秋楓心中,守護和傳承椰雕技藝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這份責任,如今他選擇成為一名“非遺”教師,每周都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椰雕課程、講授椰雕技藝、尋找椰雕人才。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門藝術,喜歡這門藝術,能夠把椰雕的技術、椰雕的故事一直傳承下去。”柯秋楓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9日 07 版)

            (責編:衛嘉、白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