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三年來,他們幫助167人找到回家的路……

            6月19日,恰逢端午來臨之際,宜昌市救助管理站開展了以“科技賦能筑大愛,溫情救助守初心”為主題的第11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市民政局、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優撫醫院、市公安局西陵區分局、窯灣派出所、東站派出所、站前派出所、石板社區、窯灣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等30多名工作人員走進該站,全方位了解救助工作,看望慰問滯站人員,共同參與推進我市救助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扎五彩繩、跳健身操、投擲沙包、擊鼓傳花……25名滯站人員齊聚小廣場,沐浴在陽光下,歡快地玩著游戲。在擊鼓傳花環節,滯站人員宜救馮成了第一次鼓停時的“幸運者”,在大家的鼓勵下,他走出人群,伴隨著音樂跳起了自編舞蹈,幸福和喜悅洋溢在他的臉上,也傳遞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資料圖】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和參觀人員的共同祝福下,滯站人員圍坐在一起,戴著生日帽、唱著生日快樂歌、吹著蠟燭許愿,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集體生日,燦爛的笑容綻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暖暖的溫情在歡笑聲與歌聲中回蕩。

            曾經的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留著打著柳條的長發。如今的他們衣著整潔,面容清潔,三餐溫飽,深深地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關愛,感受到尊重與尊嚴。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為了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市救助管理站將每年的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作為他們的生日,與參觀人員一起為他們集體慶生,為他們送去家的溫暖。

            其間,參觀人員更與工作人員一起動手,為滯站人員包包子、送粽子,為他們提前慶祝端午佳節。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青山在為滯站人員送上生日祝福和節日問候的同時,叮囑該站要持續做好后勤保障服務,讓每一名滯站人員在站里吃得飽、穿得暖、生活得好。

            作為國家民政部指定的全國91個省際接送站之一、全國24家一級救助管理機構之一,宜昌市救助管理站承擔著四川、重慶跨省救助和聯系武漢及本市區域救助管理工作。該站一方面與公安、城管、衛健等部門有效鏈接,加強街頭主動救助,力爭做到“街面無人”;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總結“觀聽問找對”五步鏈式尋親工作法,充分利用全國救助尋親網絡平臺、DNA比對、人臉識別等“互聯網+”技術,輔以專業社工服務大力開展多元化尋親服務,逐步實現“站內少人”。三年間,該站開展街面巡查7500余次,救助1319人,28068人次;幫助167人尋親成功,人員滯站率連年控制在2‰以內。

            多年來,該站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持黨建引領,以“托底線、救急難”為己任,堅持“熱心、愛心、真心、誠心”服務流動困難群眾,全力打造“宜站回家”黨建服務品牌,形成“發現救助——照料服務——尋親回家——護送返鄉”閉環式服務鏈條,年平均接待救助1.2萬人次,切實維護和保障了流動困難群眾合法權益,贏得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全國救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一級救助管理機構”“湖北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宜昌市五一勞動獎狀”“宜昌市文明單位”“宜昌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一項項榮譽、一個個數據、一聲聲滿意,成為市救助管理站做好做實“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全力打造暖心民政、溫情宜昌的最有力的見證。

            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站長李建華表示,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了解救助管理工作、感受救助溫度,與救助工作人員一起攜手并肩,關心幫助流動困難群眾,點亮更多流動困難人員的回家路。如果市民朋友發現有需要救助的對象,可第一時間撥打24小時救助熱線:0717-6301519。

            來源 | 三峽日報

            記者 | 時剛

            通訊員 | 秦錦

            編輯 | 簡婕

            轉載須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