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歷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去世后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在祭拜他

            太監在封建王朝被視為黑暗的一部分,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即使是普通的平民也不屑一顧,不愿正眼相看。

            大多數太監總是被描繪成奸佞的形象,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并沒有被這個身份限制,反而做出了一番成就。例如鄭和,他通過七次下西洋的壯舉被譽為明朝的第一位航海家。

            還有一些太監,即使擁有巨大的權勢,也從未改變最初的初衷。例如陳矩,他是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可以說是歷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矩生前深受皇帝的信任,長期代為處理國家事務,因為他一生勤奮盡責,不徇私枉法,受到文臣的認可,并在去世后被百官扶棺相送。直至今天,仍有許多后代前去祭奠他。

            一、年少入宮成太監

            在古代,進宮成為太監是貧窮百姓找到生活出路的一種途徑。當一些家庭無法養活孩子時,就會想方設法將他們送入宮中。

            特別是在明朝,由于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太監實際上成為了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溝通橋梁,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實權。

            陳矩九歲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宮中的。由于他的家境貧寒,他比同齡人更加懂事,明白這樣的出路已經很好了。

            與奴仆不同,太監有機會進行讀書學習,成為實際上的權力掌握者。

            或許是陳矩的運氣好,亦或是他的聰明才智贏得了他人的賞識,他一進宮就被分配到了司禮監,前途一片光明。

            司禮監在宮中負責重要的職責,需要批閱和發布詔書,可以說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溝通橋梁。

            陳矩還得到了一個優秀的師父高忠,他不僅教給陳矩知識和辦事能力,更是傳授了他家國天下的志向。

            在高忠的教導下,陳矩整日沉迷于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所成就。

            高忠的言傳身教對陳矩影響深遠。一次外族入侵時,高忠率領軍隊抵抗,并因此獲得了神宗的稱贊。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陳矩的心中。

            原來,太監并不比誰更低賤,他們同樣有機會為國家做出貢獻。在高忠的培養下,憑借聰明與勤奮,陳矩逐漸在宮廷中嶄露頭角,與政務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

            其他太監如果有機會外出辦差,往往會設法從中牟取私利。然而陳矩只是隨遇而安,從不貪圖財富,甚至樂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后來,陳矩接過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職位,并獲得了東廠事務的管理權。他之所以得到這些機會,不僅僅是因為他能力強,更是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兢兢業業,不以權謀私。

            二、輔佐帝王解決懸案

            提起明神宗,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懶散皇帝,二十多年沒有上朝,其中大部分政務都由張居正和陳矩處理。

            可以說,若沒有陳矩這樣正直、勤奮、有能力的人,明神宗的日子可能不會那么好過,特別是在張居正去世后,陳矩承擔了大部分政務。

            從萬歷二十六年到萬歷三十一年,朝廷上下籠罩在一個名為妖書案的陰影之下。這場風波至今尚無確鑿的結論,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懸案,而陳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當時,朝廷上下為了明神宗的太子問題爭吵不休。明神宗偏愛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而朝中大臣堅持立兒子朱常洛為太子。

            為了增加兒子的分量,鄭貴妃親自在當時流行的《閨范圖說》中加了一個章節,將自己與皇后相提并論。

            這一舉動引起文人的震驚,然而明神宗卻裝聾作啞,似乎對此毫不理會。眾人紛紛表示不滿。

            有一天,京城的官員們在上朝之前發現家門口放著一本名叫《憂危竑議》的帖子,指責鄭貴妃篡改國本之謀,矛頭直指她。

            明神宗迫切希望出手壓制,但已經為時已晚,他甚至連背后的幕后黑手都找不到。于是他下令陳矩徹查此事。

            然而,這個案件沒有任何線索,無從著手調查。于是,許多官員為了陷害對手開始捏造證據,攪亂視聽。

            有些人偷偷給陳矩送禮物,希望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打壓政敵,但陳矩堅決拒絕了這些請求。

            在整個案件調查過程中,陳矩一直試圖降低傷害,無論涉及的是誰,只要事件牽涉到他,他都會公正對待,沒有發生任何強迫供詞的情況。

            后來,這個案件牽涉范圍太廣,使得京城人心惶惶。恰好,陳矩抓到了一個無賴,他冒用嫌疑人的身份敲詐鄭貴妃。為了減少妖書案的影響,陳矩毫不猶豫地結案了。

            除了妖書案,陳矩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多,他在帝王面前具有一定的發言權。在面對神宗的突然發飆時,其他人都不敢阻攔,只有陳矩始終以善言相勸。

            對于帝王,陳矩能夠大膽陳述自己的意見;對于下屬,陳矩也能夠約束到位。在他擔任東廠期間,很少出現冤案和錯誤判決,京城百姓都把他視為“佛”。

            三、百官扶棺美名傳

            陳矩的為人處世與他的師父高忠一脈相承,正直清廉,從未以權謀私,更不會因為自己的權勢而驕傲自滿、勒索官員和百姓。

            一次,陳矩外出辦事時恰好經過家鄉,他想回去看望家人和祭拜祖先,卻絲毫沒有驚擾地方官員和百姓,與其他太監的囂張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自從進宮后,陳矩以讀書學習為立身之本。因此在閑暇時間,他常常吟詩作畫和閱讀,若不知道他的身份,以為他是一位清高的書生。

            即使后來身居高位,生活無憂,陳矩依舊過著節約樸素的生活,從不追求享樂。

            “祖宗法度、圣賢道理”是陳矩一生的行為準則,直到他成為像自己師父一樣的人物,對后代太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此傳奇的陳矩甚至在去世后也充滿神奇色彩。有一次他在上值時沒有出門,被人發現時已經在房中圓寂。得知這一消息后,明神宗下令以僧侶的儀式來安葬他。

            明朝的文臣以難以討好聞名,但陳矩憑借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他們的贊譽,并在去世后得到百官的扶棺送行。能夠以太監的身份獲得百官的認可,在整個封建王朝中是罕見的。

            即使到現在,有些人讀到《明史》的章節,都會被陳矩的言行和歷史功績所感動,自發前去悼念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