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馬尾社工站做優多元治理
(資料圖)
□ 本報記者 王瑩
□ 本報通訊員 丁林怡
老年課堂、書畫培訓、老年人季度生日會、少年武術、四點半課堂……如今,在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有社工參與的活動已越來越多,社工離群眾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近。
2021年以來,馬尾區委政法委聯合馬尾區民政局探索區域社會治理思路方法,構建“1+2+1+N”鎮街社工站模式,即實施“1”個社會救助保障服務,搭建“2”個支持網絡(風險防控和能力建設支持網絡),開展“1”個激發社區活力的“多元共治”計劃,創建“N”個創新服務項目。
“‘1+2+1+N’模式以專業社工隊伍為依托,搭建三級社會工作服務網絡,促進分級分類社會救助與多元參與的基層治理相融合,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瘪R尾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巍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
分級分類救助 讓服務更加精準
2021年7月,外來務工人員楊某家發生煤氣爆炸,其父親、兒子、妻子重度燒傷住進重癥監護室。經過搶救,3人均脫離危險,但家里的積蓄已花光,后續治療費用難以支付。
出現意外后,楊某為了照顧家人無法外出工作,家里沒了主要經濟來源。馬尾區羅星街道社工站的社工了解情況后,通過科學評估,界定楊某一家為重點類危機級別,并通過個案管理辦法為楊某一家提供專業服務。
在經濟層面,社工站幫助楊某一家申請政府的臨時救助,鏈接社會慈善資源,并發動居住地居民捐款,籌集治療費;在心理層面,社工站為楊某一家提供心理疏導、創傷后心理撫慰等,幫助服務對象增加生活的信心。同時,社工站積極搭建社會支持網絡,發動服務對象的親朋、志愿者等協助服務對象做好后方保障工作。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據悉,通過對服務對象分級分類,馬尾區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使社會救助政策、資源、服務與需求精準匹配,大大提升困難群體生存能力和社會融入能力。
多元主體共治 激發社區活力
“阿婆阿公最近身體感覺怎么樣,這幾天天氣多變,要及時增減衣服……”近日,馬尾區馬尾鎮社工站聯動旺岐社區的居民骨干、志愿者,以及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院、陽光學院等青年志愿服務隊對馬尾鎮社工站的28戶救助對象進行入戶走訪。
“像這樣由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資源及社區自治組織等多方參與的服務模式在旺岐社區已經成為日常?!标愇≌f,“‘1+2+1+N’社工站模式,就是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社會治理全過程的一個縮影?!?/p>
據了解,旺岐社區是一個混合式社區,社區居民間存在情感空間疏遠、物理空間分割、資源分散的特點,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直不高。
“社工站作為一個平臺,可以快速發掘并培育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區骨干、社區居民等多元主體力量,能夠有效調動大家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蓖鐓^書記陳偉告訴記者。
自引入社工專業化服務后,旺岐社區組織開展了親子運動會、公益集市、老年人季度生日會等多起活動,促進了居民間的交流,很多居民自發加入到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依托社工站,社工們從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著手,在社區營造康樂、親子、安全等公共空間,并通過搭建“小區-社區”兩級黨群議事協商平臺,形成了“居民訴求—協商議事—服務推進”的模式,帶動多元主體協商議事,共同參與社區事務。
把脈群眾需求 創建特色服務項目
陳巍表示,自馬尾區各鎮街社工站成立以來,經常組織開展各類常態化服務需求調研,社工站會通過調研結果精準把脈居民的“微需求”,并根據需求提供個性、專業化“微服務”。
瑯岐鎮的樂村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僑村,村內獨居老人多,村中婦女工作積極性不高?,樶偵绻ふ驹谡{查研究后,在樂村村組建“巾幗幸福園”、樂村工坊、樂享百歲助老行動等特色項目,幫助樂村村實現自內而外、自下而上的改變。“樂村村已形成環境治理常態化維護機制,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瘪R尾區益樂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吳維姍介紹。
目前,馬尾區多個村(居)已創建形成“N”個創新服務項目。陳巍表示,馬尾區政法委還將聯合區民政局加大典型培育,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工站服務品牌項目,努力實現站點建設更加規范、服務方式更加專業、服務成效更加明顯的目標,將三級社會工作服務平臺打造為提供為民服務、創新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王瑩 丁林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