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一家小餐館被停止供應液化石油氣背后,安全難題何解?

            歷經5天整改,花費27000元架設天然氣管道,經營餐館9年的安國良告別燃氣鋼瓶時代。

            自6月22日起,覆蓋上海全市的瓶裝液化氣供應和使用安全專項檢查全面鋪開。因為廚房間是一個半地下室,有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安國良的餐館被要求停氣,直到整改完成。


            【資料圖】

            安國良店內的后廚操作間為半地下室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蔣樂來 攝

            本輪專項檢查開展以來,上海已有10戶商家被采取停氣措施。對監管部門來說,這是對燃氣安全的高度重視,是“動真格”。

            澎湃新聞記者深度走訪發現,除了終端的專項檢查之外,商家的器具安全意識、燃氣企業的宣教責任、灶具市場的合規管理也同樣重要。把燃氣“安全”二字撐起,仍需多方合力、久久為功。

            撤瓶整改

            安國良有點蒙。

            6月30日下午三點,上海大雨。他的小館子門前停了一輛燃氣公司的大卡車,披著黃色一次性雨衣的工作人員走進后廚,把液化石油氣鋼瓶卸下往外抬。

            這并不是一次平常的燃氣用完后更換空瓶。大概一個小時前,市住建委相關部門的檢查人員走進餐館,檢查后責令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前暫停燃氣供應。

            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走進店里的時候,鍋里還煮著魚,是安國良和妻子還有母親三個人的午飯。他從冰箱里拿出幾棵大蔥放進鍋里,讓工作人員再等一等:“魚剛下鍋呢。”

            “停止使用燃氣,撤出全部氣瓶。”安國良收到的責令改正通知書上這樣寫著整改要求。檢查組走后,一家人就在店里等待燃氣公司上門。陸陸續續有三五個顧客進門,安國良告訴他們:“已經打烊了,不好意思。”他給自己點了支煙,顯得有些無言。

            安國良收到的責令改正通知書

            檢查人員告訴他,廚房間是一個半地下室,有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液化石油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一旦發生泄漏會向下沉,在半地下室環境中不易排出,從而積存產生爆炸風險。

            對于檢查結果,安國良表示理解,他和妻子都認同安全應當擺在首位。寧夏銀川發生的爆炸事故他們也有所耳聞,表示“很嚇人,誰也不想攤上這樣的事”。面對檢查人員,安國良還露出憨厚的笑容自嘲說:“萬一炸一下我也就不在這跟你聊天了。”

            三個鋼瓶依次被抬出店鋪,魚也上了桌,這時候安國良沒有笑容,嘴緊抿著。燃氣公司工作人員走后幾分鐘,妻子突然想到什么,問安國良:“剛才他們說怎么退錢沒有?”安國良愣了幾秒:“沒有,我沒問。”

            “這怎么行,都沒用完,還有一瓶幾乎是滿的。”她邊說邊拿起手機,接著找到燃氣公司的人,發過去一條語音。

            比起沒用完的氣,安國良更擔心下一步的出路。有人建議說可以改電,雖然少了煙火氣但是更安全,換灶成本也不高;還有人建議他可以考慮直接把地下室填到和地面同高,然后繼續使用燃氣。

            但在安國良看來,改電不僅僅是換灶,還需要考慮往后的耗電量和電費,以及出餐的效率;填高耗時費力,也不現實。他更傾向的選擇是在天然氣公司開戶,接入天然氣管道,但不管哪種選擇,關鍵只有一個,就是“錢”。他聽說,之前有家龍蝦店的老板天然氣開戶和安裝花去了十幾萬,這讓他有點望而卻步。

            當天下午,安國良就行動起來,問朋友天然氣開戶到底多少錢,又跑了趟天然氣公司。工作人員告訴他,費用需要現場考察評估,到安裝完成大概需要兩個月。

            時間也是沉重的壓力,安國良想著“每天門一開一關,就是幾百塊錢”。他的妻子也說:“如果真的要兩個月,那干脆不要干了。”

            最終,安國良找到了另一條路。他的館子和隔壁店鋪屬于同一房東,和隔壁店鋪以及房東溝通后,安國良讓天然氣公司的同鄉幫忙,請工作人員把隔壁店鋪的天然氣表移到室外,同時新增架設一條管道將隔壁的天然氣接入自己的后廚。整體的管道調整以及天然氣泄漏報警保護裝置的安裝,花去27000元左右。

            被移到室外的天然氣表

            開銷并不小,但是7月4日大半天時間,管道基本安裝完成,安國良也換上了新灶。

            7月5日,這間半地下室再次開火,中午十一點半,店內已經坐著七八位顧客。時隔五天,一家人午飯的餐桌上還是有一條紅燒魚,但安國良放松了不少。他在飯桌上說:“講句實話我們也不想用鋼瓶,拆和裝就很麻煩。”

            五天的陣痛,安國良也會覺得“難”,甚至會“怨自己沒用”,但他也認為是個時機。他知道在上海,鋼瓶早晚是會退出歷史舞臺,自己要“爭取走上軌道,正規一點”。

            后廚新安裝的天然氣管道

            隱患在哪里?

            6月21日,寧夏銀川一聲巨響,為全國的燃氣安全敲響了警鐘。31條人命,觸目驚心。全國上下緊鑼密鼓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檢查,沿街商鋪的后廚操作間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自6月22日起,上海市住建委啟動了全覆蓋的瓶裝液化氣供應和使用安全專項檢查。

            安國良的半地下室,便是這輪檢查中數家責令整改的商戶之一,也是被停氣的第八家商鋪。對監管部門來說,采取停氣措施是對燃氣安全的高度重視,是“動真格”。

            澎湃新聞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截至7月5日,上海市、區兩級燃氣管理部門累計出動檢查人員4352人次,檢查企業、餐飲等用戶355戶,存在隱患340戶、涉及隱患479處,行政立案1處,已有10戶采取停氣措施。已完成整改隱患127戶,整改隱患180處,其他問題正在整改中。

            檢查人員在現場檢查中

            澎湃新聞記者也跟隨檢查組進行了多次走訪,后廚操作間空間不大,但是隱患不少;問題集中,但表現各異。檢查人員介紹,檢查的重點無外乎液化石油氣鋼瓶、廚房灶具、燃氣泄漏報警器以及調壓器、軟管等配件。結合實際檢查,主要隱患有以下幾個方面:

            鋼瓶應當放置在通風場所。有的商家將鋼瓶放置在密閉的箱柜之中,一旦發生燃氣泄漏會在較小空間內迅速積存,形成爆炸風險。有的商家整個操作間相對密閉,沒有足夠的排風裝置,同樣存在隱患。

            灶具應當具有熄火保護裝置。熄火保護裝置可以在火焰意外熄滅時自動切斷燃氣供應,避免燃氣泄漏。但不少商家所用灶具通過網絡渠道購置,沒有熄火保護裝置,不符合國家標準。

            沒有熄火保護裝置的灶具

            燃氣泄漏報警器應當正確安裝。有的商家未安裝報警器,有的商家報警器使用時間過長已被油污覆蓋,有的商家所用報警器沒有銘牌信息,無法判斷是否正規。此外,報警器安裝位置應離地30-50cm,且盡可能避免油煙污染。

            連接軟管應當為金屬材質。部分商家仍在使用橡膠軟管,在廚房復雜環境中容易老化破損,引發燃氣泄漏,應使用金屬波紋管(金屬包覆軟管或者超柔型不銹鋼波紋管)。

            鋼瓶使用調壓器應當為低壓調壓器。部分商家使用的調壓器為中壓調壓器,閥門輸出壓力較高,可能導致燃氣泄漏,引發安全事故。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商用液化石油氣調壓器輸出壓力應為額定2.8kPa或5.0kPa。

            鋼瓶本身并不易出現問題,且每個鋼瓶都有一塊銘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NFC識別,在“燃管通”平臺上讀取鋼瓶的流通信息。但是在鋼瓶周圍,調壓器、軟管這些配件的細節反而是重點關注的隱患所在。寧夏的事故,便是在調壓器上出了問題。易忽視,才危險。

            鋼瓶上有銘牌,可以通過NFC讀取流通信息

            環環相扣,難題何解?

            意識到隱患并積極整改的同時,安國良也有不解:“九年了,這家館子開了九年,大大小小的檢查也來過很多次,從來沒有人說過半地下室這回事。”

            除此之外,檢查組還指出他廚房里使用的灶具沒有熄火保護裝置,同時鋼瓶使用的調壓器和連接軟管也有不符合規定的地方。但這些,安國良表示燃氣公司每次換氣或者檢查時都盯得很緊,會要求定時更換軟管等配件。他也都會按照提醒去做,但是配件具體有何規范要求,安國良也并不十分了解。

            鋼瓶所用的調壓器和連接軟管

            檢查過程中,多家商鋪內的服務人員都表示并不清楚熄火保護裝置、金屬軟管等一些具體要求。一家牛肉湯店的服務人員表示,老板幾乎都不在店內,之前只在操作層面上告訴過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至于設備本身的一些規范并不清楚。

            終端的專項檢查和責令整改是發現問題及時彌補,但問題發生在更早的環節中。不了解相關規定和具體要求,成了商家最主要的問題。對器具標準沒有意識,商家一般會主動尋求成本更低的渠道進行購買。那么這些要求應該由誰告知呢?

            燃氣公司在商鋪內張貼的安全用氣指引

            除了市住建委更廣泛的宣傳之外,檢查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燃氣企業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宣教的責任,并且有定期為商家提供安全檢查的義務。但燃氣企業也僅限于宣傳和提醒,無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整改效果就會有賴于用戶主體自身的責任感。

            上海東海液化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此前,公司都會配套提供調壓器、軟管等配件,但后來在一次區級檢查中一直慣用的調壓器被指出不符合標準,公司在這方面就變得較為小心,不再主動進行售賣,而是在商家尋求意見時提供一定的指導。

            在他看來,對于燃氣安全的保障,燃氣企業的力量有些單薄。歸根結底,燃氣企業更多的責任在燃氣的生產和輸送環節。他提出一個設想,可以將燃氣安全的相關要求放在營業許可證的發放過程中,但他也表示這并不現實。

            燃氣器具、燃氣泄漏報警器的購買,市住建委也有官方的指導。在市住建委的官網上,可以查詢到“燃氣器具和泄漏報警保護裝置銷售備案”,共有279條備案信息,其中售賣的相關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但這仍有局限性,可以看到279條備案信息均為上海企業,但很多商戶購買灶具采取網購,產品產自外地,便無法通過備案信息甄別是否合規。

            靜安區共和新路的帝芙特茶文化廣場有多家集中售賣廚房設備的店鋪。

            除了網購之外,沿街商鋪老板們還會選擇的渠道是一些市場中專門售賣廚具的商家。7月5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前往靜安區共和新路,以消費者身份走進了幾家售賣廚具的商家,詢問1.5m*0.8m的灶具以及熄火保護裝置的售賣情況。在全面檢查的“大風”中,商家也直接感受到了近期買家對“熄火保護裝置”的需求。

            第一家商鋪表示所售灶具都有熄火保護裝置。第二家的老板介紹,便宜些的灶具在2000元上下,帶熄火保護裝置的質量更好的灶具則要4500元。但他也表示,可以花費800元單獨裝一個熄火保護裝置。第三家商鋪老板則說,熄火保護裝置本身也有區分,便宜的只要一百多,貴的則要1700元。在他看來,熄火保護裝置時間一長也就沒用了,只是一個“讓政府去驗收”的裝置。第四家店的老板稱:“現在不賣不帶熄火保護裝置的灶具,我們店有相關資質,是帶證的,萬一查到(灶具沒有熄火保護裝置),我們就完蛋了。”

            可見在廚具市場上,不同店鋪之間的售賣標準不一,對熄火保護裝置的認知也差異較大

            市住建委的檢查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灶具的合規可能需要從源頭抓起,從國家層面統一管理。如果生產環節所有器具產品就符合國家標準,在商戶的使用終端也就不會出現問題。在流通環節,網絡平臺也需要加強監管,不能成為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的溫床。而在使用端,各個行業也應加強監管,做好安全培訓。沿街商鋪、學校食堂、五星級酒店都要注意燃氣安全,但又處于不同行業,因此各行業的有關部門也需要抓好安全。

            燃氣安全,無疑是一個全流程貫通、多部門協同的難題。潛在的隱患、缺位的意識都難免積重難返,把“安全”二字撐起還需要久久為功,在這個過程中最希望的是能少一些遠方的血光作為代價。

            當前,上海市住建委正在研究“瓶改管”工作方案。在中心城區先行試點,探索在管道覆蓋區域有序實施“瓶改管”,計劃年底前完成“瓶改管”工作方案,確定改造工作實施路徑和分年度改造計劃。

            7月6日上午,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書記、市住建委主任胡廣杰走進12345市民服務熱線,在接聽“夏令熱線”市民來電時回應市民希望更換燃氣灶具連接軟管的訴求。

            胡廣杰提到,當前市住建委正加快推進民用燃氣灶具連接軟管更新和居民用戶非安全型灶具更換,已為26.6萬戶管道天然氣用戶更換燃氣灶具連接軟管,為2.2萬戶高齡獨居老人加裝燃氣報警器。

            (文中安國良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