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綠色生態公園一角,設置有以阿基米德取水器為工作原理的水利互動設施,只見螺桿每轉一周,密封腔內的水向前推進一個螺距,隨著螺桿連續轉動,水從一個密封腔壓向另一個密封腔,最后將水擠出……妙趣橫生的實踐課引得不少青少年駐足觀察。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綠色生態公園內建有寧夏首座青少年水環境科普館,講解員從“一滴水”的視角出發,深度普及節水知識。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綠色生態公園注解“生態健康、水清景美、科學利用”等故事,是銀川市深化用水權改革的具體實踐。
水資源是制約寧夏發展的一大瓶頸,如何實現節水增效,是用水權改革的終極目標。7月5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采訪小分隊來到銀川市,探訪今年以來該市持續深化用水權改革的新探索。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銀川市制定出臺《銀川市再生水利用確權交易試點實施方案》,以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為主導,開工建設總投資2.5億元的3個再生水項目。目前,銀川第二、第四污水廠片區再生水河湖生態利用工程的生態滯留塘、潛流濕地、表流濕地及配套的設施設備等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明年7月完工投用,建成后將實現建成區再生水潛流濕地處理“零的突破”。銀川市水務局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每年將置換黃河水指標1900余萬立方米,將極大緩解銀川市生態補水不足的現狀。
記者在銀川市濱河水體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現場看到,該項目集黃河行洪區河灘地整治、水系連通、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功能于一體,充分利用現有濱河大道東側水域,通過擴挖、連通南起永寧縣中干溝,北至賀蘭縣北大溝的水系,調配改造使用黃河濕地公園、濱河濕地公園、長河灣濕地3處,沿線補充新建中干溝、永清溝、二排溝、銀新干溝、北大溝等人工表流濕地。通過延長水體流動、循環凈化以及水生植物凈化,改善提升水系水質,確保黃河保護治理取得實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打造改革開放熱土”部署要求,銀川市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六權”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研究提出了建設“六權”改革一體化服務平臺、建立“林票”交易制度、開展全區碳普惠城市試點等35條改革創新舉措。《實施意見》提出到2024年底,“六權”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標志性成果,為完善全區要素市場制度作出重要示范,建成交易規范有序、監管嚴格高效、要素流通便捷的市場體系。
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市場交易才能活躍起來。銀川市深化“六權”改革,改變的是體制機制、方式方法,不變的是助力企業轉型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初衷。“我們是首批參與寧夏排污權改革的企業,也是排污權交易的受益者。”寧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廣泉介紹,公司通過購買排污權指標建設的1萬噸鹽酸二甲雙胍項目,經過驗收已進入正常運行階段,還通過排污權抵押貸款獲得2600萬元資金支持,實施了中水回用技改等項目,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銀川市已開展排污權交易50筆累計695.5萬元。《實施意見》提出,將在四項污染因子基礎上,率先在全區啟動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污權研究論證,編制VOCs排污權指標核算辦法,力爭年內實現VOCs排污權交易。
“六權”改革涉及“水、地、污、林、能、碳”六個要素,銀川市堅持系統觀念,融合發展思路,打好改革“組合拳”。寧夏圣友德實業有限公司礦井水循環利用項目,一攬子解決了靈武市白土崗鄉周邊煤礦礦井水處置、養殖企業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養殖園區用水、沙荒地流轉和周邊環境綠化灌溉等問題,實現了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和山林權的一體化推進。西夏區通過“以綠換綠”機制、認建認養等措施,推動云山礦坑、同元礦坑生態修復工程,實現了土地權和山林權的融合。
《實施意見》提出,銀川市積極打造一批“多權”改革融合示范點,積極推進山林權與碳排放權改革銜接,適時開展碳匯林抵消碳排放試點,推進公益林碳匯交易。探索排污權交易與排污許可制度深度銜接,推動“雙碳”“雙控”目標實現。推進國有山林地“林下空間”承包經營和經營權登記,嘗試開展論壇展會、大型會議等優先使用碳普惠減排量抵消碳排放,引導企業對“富余量”排污權探索開展租賃試點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落地落實,為全區“六權”改革探新路、開新局。
銀川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銀川市還將配套出臺“六權”改革相關交易制度、工作流程等40個文件,屆時將形成“1+N”的“六權”改革政策體系,為“六權”改革保駕護航。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實習生 馬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