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稱贊多 網友:滿滿都是自豪與感動

            “李太白,張九齡,難得史冊有姓名;長相思,短歌行,咱不論鈔票只論情;五花馬,夜光杯,空里流霜不覺飛;哥舒翰,夜帶刀,車轔轔,馬蕭蕭……”

            伴著一段帶感的Rap,古樂與電音齊鳴的《如果國寶會說話》說唱先導片令觀眾目瞪口呆。

            前兩季的快速閃回之后,一個“胖妹子”睜開了眼,緊接著《洛神賦圖》、《蘭亭序》掠過眼前,唐三彩、磚畫、佛像、銀壺、碑文、鐵刀、飛天……橫笛與雕鳴齊唱、古箏攜馬嘯共吟。片中極具中國風的悠揚女聲,瞬間將人裹入了歷史洪流中,而那些穿越而來的國寶在暗藏的15首唐詩中撲面而來,直擊人心,一件件仿佛觸手可及。

            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自開播以來,以生動鮮活的國寶故事、新潮風趣的別樣表達,延續了前兩季的口碑,豆瓣評分高達9.5。

            節目中,被網友稱為“吹爆創意”、“重新定義紀錄片表達”的立獅寶花紋錦,全集5分鐘沒有一句旁白解說,卻用現代設計師的視角解構唐代絲織品工序,用現代人易于理解的“編程”思維詮釋“大唐新樣”。

            這每一件現存的不同花樣的殘片里,都儲存著獨特的經緯編程。點線鋪就色彩,絲縷縱橫出山河。織梭游走間,唐錦紋飾浮現在布匹之上,簡單的走線構建出無窮的圖樣。

            在黃河鐵牛里,創作組以千年前的“橋梁設計師”視角,向觀眾科普了一把“牛頓定律”。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一項基礎設施作為國家戰略上馬,這就是黃河鐵牛。它們作為橋樁,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系秦晉交通而鑄。為了鑄造這些鐵牛,消耗了當年大唐全國鐵產量的五分之四。它們結合了力學、道路工程學原理,運用靈活且穩固的結構,抵抗著黃河水浪巨大的沖擊,安全使用了五百年。

            “把文博知識講透,每集都玩新花樣,短短5分鐘,這部紀錄片請永遠更新下去!!!”這是一位網友的留言。《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吸引更多觀眾。

            比如,水晶綴十字鐵刀讓中國歷史上最武功赫赫的兩個帝國“漢”與“唐”來了一場兵器之間穿越時空的對話。

            “身長,刃直,柄以鐵環相綴,你長了這副環首刀的臉面,卻可還記得源流?”

            “師傅,一切屬于骨子里的東西,徒弟并未忘記。只是,大唐已是一個胸懷世界的大唐!”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里,每一件國寶都光芒四射,足以輝映千古。《洛神賦圖》寧靜地“動”了起來,徐徐鋪開一段優雅含蓄的凄美愛情;花樹狀金步搖用輕如薄翼的金綴葉,在明明滅滅間連綴起一部亞洲裝飾美學的交流史……這些國寶背后泱泱中華的氣韻與精神令無數年輕網友大呼“滿滿都是自豪與感動”、“也就循環播放了幾十遍而已”,發出了“致敬中華文化”的感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如果國寶會說話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