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12日在北京舉行,參會專家學者近200人,收集論文160余篇,涵蓋了明清史研究的各個領域,是故宮博物院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學術盛會。
故宮博物院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朱誠如現場發布題為《紫禁城與王朝氣象》的主題學術報告。
他指出,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皇宮是王朝的中樞之地。建宮定都向為國之大政,影響王朝的歷史命運。紫禁城肇建于明朝“永樂之治”,定格于清朝“康乾盛世”,紫禁城的歷史命運與王朝盛衰密切相連。明成祖朱棣為了維護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力排眾議,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從天子戍邊這一歷史選擇,深刻影響明清兩朝的歷史走向。
他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以百余年時長,通過修繕、擴建、添建、重建,翻新舊日的紫禁城宮殿,最終定格今天紫禁城的基本面貌,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和世界物質文物文化瑰寶。并借助紫禁城這一宏闊的歷史平臺,創造出一個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康乾盛世”,使多民族統一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
據悉,論壇主題涉及明清國家治理、中央與地方,明清文物典藏、宮廷建筑與藝術等方面,海外相關學者以提供論文或視頻發言的方式參會。(記者 應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