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古運河重生”新地標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 呈現運河文化博大精深

            “古運河重生”有了新的地標--獲國務院命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7月1日正式開館,將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鑒。

            7日,記者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看到,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經“全景”亮相,就像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船停在古運河畔。

            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古邗溝,拉開了中國大運河的序幕。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志性建筑,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其中,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剛剛揭開“面紗”的大運塔,高度有112.3米。大運塔是揚州首座以鋼結構為主體建設的寶塔,地下1層,地上明層9層,同時有兩個暗層。大運塔以唐塔的風格設計,重現唐風古韻。登上塔頂,周邊景觀盡收眼底,位于大運塔東南側的揚州大運河博物館頂部有5個醒目的亭子,其中四個為方形亭子,分布在四個角上,而在頂部中間位置,則是一個圓形景觀亭,從空中看,呈“五亭”拱月景象。

            大運塔距離文峰寺的文峰塔大約1.2公里,距離高旻寺天中塔大約4公里,站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最高的觀景臺大運塔上遠眺,南北兩方分別可以看到一座塔尖。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將在運河邊連成一條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覽的總體定位是“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共設有11個專題展,觀眾在館內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以及運河上的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商業貿易、市井生活等,館中還將專題展示江蘇省組織創作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最大的意義就在于,這座博物館是中國大運河‘百科全書’,人們通過一個‘館’可以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縱覽中國大運河的歷史和文化,以及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運河與‘一帶一路’的交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記者 崔佳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古運河 大運河博物館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