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廣州舉行首檔非遺創作過程5G直播 探秘4件非遺新作誕生記

            廣州首檔非遺創作過程5G直播活動——“5G,直達非遺微現場”25日如期而至,帶觀眾跨越時空、微距離、零延時走進非遺傳承人創作現場。

            “曾帆老師,您打算創作什么作品,這件作品的創作思路是什么呢?”“我創作了一套連環畫形式的廣彩瓷板畫《廣彩的前世今生》,這件作品開始構思是想把廣彩各個時期的經歷與廣彩產品的變化都表現出來。”主持人和廣彩傳承人曾帆的一問一答,呈現在觀眾面前。

            曾帆表示,他作為一位廣彩傳承人,有責任向人們宣傳廣彩。據悉,廣彩瓷燒制技藝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出現于清代康熙末年至雍正時期,融會五彩、粉彩等各種彩瓷的技法而產生,盛于乾隆、嘉慶,發展于道光至光緒時期,終清一代不絕。民國時期受各種因素影響,一度陷入低谷。新中國成立后又重新煥發光彩。2008年6月7日,廣彩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活動由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與運營商共同舉辦。據了解,今年3月至5月間,“5G,直達非遺微現場”持續探班非遺傳承人創作現場,探秘4件非遺新作誕生記。

            據介紹,這4件新作品,均在“記錄我們的新時代——廣州非遺新作品宣傳展示活動”中征集的百件非遺新作品之列,它們分別為:廣州欖雕傳承人周漢軍的《紅船》,通草畫傳承人蘇昕的系列通草畫《中共三大之春園故事》,廣彩傳承人曾帆的廣彩瓷板畫《廣彩的前世今生》,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傳承人唐志茹的《五彩鉆底褂皇》。這4件作品各有千秋,或致敬為黨和國家而奮斗的英雄,或致敬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或致敬傳承千百年的技藝和匠心。(記者 程景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非遺創作 5G直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