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才從長沙回來。”接到記者電話時,陳琳正在駕車。
自從古典舞蹈《唐宮夜宴》在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出圈”后,作為節目編導之一的陳琳和團隊各種邀約不斷,她直言“累并快樂著”,忙碌之余只能用零碎的時間休息。
《唐宮夜宴》以紅綠襦裙、體態豐腴、俏皮可愛的唐朝樂師為主角,再現了她們從準備到裝扮、再到進皇宮演奏的全過程。網友對《唐宮夜宴》的演員們有個親切的稱謂“唐宮小姐姐”。
陳琳介紹,從春節至今,團隊參與錄制電視節目、拍攝地方形象宣傳片,目前在準備“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黃河文化月”的舞劇表演,十分忙碌。
近日,《唐宮夜宴》主創團隊更是登陸中國一檔廣受年輕人喜愛的綜藝節目,“唐宮小姐姐”們與時下頗有名氣的偶像明星互動,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一波熱議。
有網友評論,文化傳承還是要用優秀的作品征服受眾,團隊頻繁“走穴”會不會背離創作優秀作品的初心?
其實,《唐宮夜宴》“火”了后,忙起來的不止演員們,手繪版、泥塑版、皮影版、表情包版等多種形態的“唐宮小姐姐”頻繁“出世”。
創作唐三彩版“唐宮小姐姐”的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表示,藝術創作在與市場、與生活接軌時,尚需保留它的藝術品格,“我們希望唐三彩版的‘唐宮小姐姐’有更大的藝術價值,更加深入人心。”
不同形態的“唐宮小姐姐”層出不窮,不少網友擔憂,盛唐文化會被過度商業化、娛樂化。
對此,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文化遺產一定要“活”起來這毋庸置疑,從博物館里“走”出來變成可以欣賞的節目、把玩的產品也無可厚非。“市場經濟時代,文化產品能不能市場化也是衡量文化影響力的一種尺度。”
“文化產品首先是文化,其次是商品。”汪振軍稱,對于“唐妞”忙、“唐妞”熱,要保持冷靜頭腦,“立足文化傳承與傳播,挖掘文化內涵,弘揚文化精神,回到本初,才是正道”。
“傳統文化的傳承要用精品來體現,而不是頻繁的曝光度。”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留言。
中原文化研究專家、鄭州師范學院教授劉玉娥表示,無論何種聲音,《唐宮夜宴》能夠引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熱議,作品本身無疑是成功的,期待創作團隊保持創新熱情,帶來更精彩的“后續”。
針對網絡不同聲音,陳琳向記者表示,團隊的初心仍是為觀眾奉獻精彩的舞蹈作品,也一直將重心放在創作方面,以回饋觀眾的期待和喜愛。
作者 闞力 韓章云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