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文娛 > 正文

            博物館“潮”范兒正在出圈 清明假期打卡博物館“在路上”

            “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這樣的生活方式,儼然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

            從昔時的門可羅雀,到當下“預約+排隊”熱情捧場,博物館和逛博物館的人之間,可謂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一些博物館的“潮”范兒正在出圈。

            叮!打卡博物館“在路上”

            隨著三星堆遺址的“上新”,位于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受到了民眾熱切關注。根據相關票務平臺顯示,截至3月22日,三星堆景區搜索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4倍,預計熱度將持續至清明假期。相關平臺的機票預訂情況則顯示,成都將是今年清明假期到達旅客量最多的城市,這座熱門旅游城市距離三星堆不過四十公里。

            在北京當公務員的小侯,就是即將在清明假期“打飛的”去一睹神秘“古蜀文明”游客中的一位。他告訴中新網記者,自從三星堆遺址新出土了金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文物之后,自己就坐不住了,迎面而來的假期讓單身的他“說走就走”,羨煞一眾友人。

            與追熱點式逛博物館不同的,是上海媽媽孫燕的計劃型。“從女兒上小學開始,我就有了一個帶她走遍中國古都的打算。第一個打卡的博物館是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現在女兒三年級,我們在寒暑假已經去過了西安、北京、南京,下一站打算去洛陽。”每到一個地方,博物館都是必然要去的,“我會和她一起設計路線,她也認為,到當地的第一站應該是去知名博物館,這樣才能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和人文。”

            還有更多的資深博物館愛好者,不僅會常常走進家門口的博物館,還會追隨各大博物館推出的展覽,如遼寧博物館剛剛結束的“唐宋八大家”大展,如2020年故宮博物院的“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上海博物館的瓷器展,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青銅器展……排隊人群的口音來自天南地北,只為親眼一睹珍品文物的風采,也在助推更多博物館成為“網紅”。

            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網上,有網友在“為什么喜歡逛博物館?”的問題下,留了一個美麗的答案:“時間太久,距離太遠,我太渺小,又想用盡全力去感知和熱愛。”

            告別“高冷”,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

            來自國家文物局的信息顯示,目前中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5535家,其中89%免費開放。

            事實上,這樣的數量仍不足以彌補民眾對參觀博物館的需求:基于中國城鄉巨大差異,薈萃諸多精品文物的一級博物館多位于省會城市,縣市級別博物館常常門庭冷落。

            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正是要思考這樣的問題:博物館如何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為公眾打開一扇平等分享的大門?

            也是在2020年初,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了新版評價標準,不再依傳統將館舍面積、員工構成、藏品和展覽數量作為評估的主要依據,而是立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來評價。這表明,博物館正從重靜態的“物”到“人”“物”互動的轉變,能多大程度融入人們生活、滿足受眾需求,成為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一級博物館或許遠在天邊、精品文物展或許轉瞬即逝、各家藏品或許參差不齊,但文博領域的數字化趨勢,一定程度上為民眾彌補了這些缺憾。全新版本的“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正式上線,全部186萬余件/套院藏文物目錄實現了實時檢索;超過3700萬人次通過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累計超過2.5億人次參與了“數字供養人”相關線上互動;各大博物館在疫情期間的直播互動,讓網友紛紛豎起大拇指。

            與此同時,博物館文創更是旨在打造能“帶回家”的博物館文化。“我們希望找到打開歷史的有趣方式,讓文物不再高冷,讓藏品變得親切,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才能讓人們來故宮不止于走馬觀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任期間力推的故宮文創,幾乎引領中國博物館文創之先河,其初心正是希望觀眾可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博物館要融入民眾生活,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讓參觀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確實,博物館的物件讓人新奇,物件背后的故事同樣讓人新奇。在文物身上,觀眾可以遙想每日目光所及的生活之外,還有別樣的生活。哪怕,隔著展柜,咫尺之遙;哪怕,隔著屏幕,千山萬水……

            清明假期,這些精彩大展等你來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清明假期共有24個展覽任由pick,從古代中國到復興之路,從書畫、服飾到錢幣,從佛造像到瓷器、玉器,總有一款能抓住觀眾的心。

            最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展出的“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在這里可以見到100克的月壤樣品,每天來的觀眾絡繹不絕。

            要貼心提醒一下,“探月”之后還可以去國博咖啡廳品一杯限定款“嫦娥奔月”主題咖啡,拉花圖案中奔向月亮的嫦娥、拿著玉杵搗藥的玉兔、月桂樹、蟾蜍都栩栩如生;嘗一塊“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巧克力慕斯蛋糕,奧利奧碎屑扮演了“土壤”的角色。

            這個時節的故宮博物院,除了壯美的建筑和常設的珍寶館、鐘表館、雕塑館、家具館、青銅器館之外,最美的當屬各個宮殿綻放的花朵。故宮博物院已經在官方小程序發布了今年的賞花地圖,鐘粹宮、御花園的玉蘭和杏花競放,壽康宮的杏花和梨花爭艷,文華殿和永壽宮的海棠早已是游客打卡勝地。春日爛漫盛大,何不“預謀”一場紫禁尋芳?

            北京今日美術館的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上海外灘壹號的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中華藝術宮的吳昌碩大展、上海寶龍美術館的云岡石窟大展、南京博物院的歷代花鳥畫特展……湖北省博物館最新推出的編鐘巧克力、弋射蛋糕卷、虎坐鳥架鼓提拉米蘇、鹿角立鶴紅絲絨也都在等你來。

            這么多“潮”范兒博物館令人眼花繚亂,你打算選哪一個呢?

            記者:應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博物館 清明假期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