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中國全國數十家考古科研單位的百余位專家學者代表,當天相聚于有中國“考古圣地”之譽、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仰韶文化遺址,共同見證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以盛大的“鎏金飛砂”方式啟動。
以距今約7000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于1921年發現、發掘研究和命名為發端,中國考古學2021年迎來誕生百年。為回顧中國考古百年歷程,致敬中國考古先賢前輩,鼓舞廣大考古工作者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發起并主辦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
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包括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百大考古遺址遴選推介及其衍生的百件(組)國寶、百年考古成就大展等活動,以及中國考古百年相關文章、實物、影像、書畫等征集展示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線上線下結合,可參與度高。
啟動儀式上,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分別致辭。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河南省文物局則三方簽約,承諾發揮各方優勢,共同開展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
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在仰韶遺址舉行啟動儀式,一位少年在會場認真閱讀《仰韶文化》圖書。 孫自法 攝
曾德亞說,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仰韶文化發祥地、中國考古學發源地舉辦,這對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加快文化強國建設步伐、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致敬仰韶、致敬中國考古百年,就是致敬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也是致敬偉大的中華民族。
柳士發表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是全行業的共同使命,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應當是全行業的共同行動。他希望全國各地文物部門、考古學會、考古院所積極支持和參與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發揮各自優勢,各盡所能,各展所長。
王巍指出,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也是中國考古學全面發展的新起點。希望通過仰韶發掘百年、中國考古學誕生百年的系列紀念活動,進一步激發考古人的壯志豪情,促進中國考古學發展,擴大國際影響,進一步宣傳普及中國考古成果,全面追溯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歷程,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成就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專家學者代表在啟動儀式結束后,實地參觀考察仰韶遺址。當天下午移師三門峽市區,圍繞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與中國考古百年等主題,進行座談研討。
據了解,1921年10月,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顧問、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和中國地質學家、考古學家袁復禮等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史前遺址,開展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并按考古慣例命名為仰韶文化,這是中國首個考古學文化名稱,標志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也由此揭開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
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一種以彩陶為代表的史前文化,百年來,仰韶文化在全國有統計的遺址迄今已發現5200多處,主要位于黃河中下游一帶、以秦晉豫三省為核心的中原地區,分布范圍覆蓋9省區。
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仰韶村遺址與中國考古百年座談會,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三門峽市文物局、澠池縣人民政府協辦。(記者 孫自法 王登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