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皇宮中后妃居所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曾有人跑到故宮延禧宮去打卡,希望看看魏瓔珞住的地方長啥樣。
在最近出版的《故宮營建六百年》一書中,該書作者、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晉宏逵也提到了有關“太后宮”的問題。他同時提到,“冷宮”不是專指哪所宮殿,太后居住的地方也并非一成不變。
紫禁城的營建
故宮的營建,與永樂皇帝頗有淵源。他決定遷都北京,一場浩浩蕩蕩的建筑工程就此開始。
在晉宏逵看來,永樂皇帝對北京城的建設,實際上是對元大都的“舊城改造”,既包括皇城建設,也包括對自然環境的持續開發。
他說,元大都的宮城稱為大內,大概就在如今故宮所在的位置之北,它有一條明確的中軸線。永樂時期改建宮城,從元大內的位置南移,正門為午門,建造了前三殿、后兩宮。
中軸線兩側對稱布置文華、武英殿和東西六宮。在宮城北門外堆萬歲山,這樣元代中軸線得到延續,還增大了起伏的幅度,內容更加豐富。
故宮的營建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簡單舉例,燒造磚窯,主要有臨清窯和蘇州窯兩大系統,分布在南北兩京的直隸地區和山東、河南的運河兩岸,分別燒造城磚和金磚。
“如今北京的黑窯廠,當年負責燒造黑瓦,琉璃廠負責燒造技術含量較高的琉璃瓦。”晉宏逵從文獻記載中發現,故宮當初的營建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程,需要多方協作才能完成。
花費十余年光陰,明代皇宮終于建成。晉宏逵說,但那時它還不叫紫禁城,“直到萬歷皇帝時期,才把‘紫禁城’這個名字,寫進《大明會典》。”
“永樂時期,基本奠定了皇宮的布局,后來在嘉靖時期有過一些改造。”晉宏逵說,皇宮里曾有一些宮殿失火、重建,清代乾隆時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總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景山的秘密
從建筑藝術角度來說,中國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單元是“院落”,從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宮,不同性質不同級別的建筑都是如此。
“以明代為例,皇宮可以大致分為防御系統、外朝和內廷。防御系統包括護城河、城墻和它的城樓、角樓。外朝大致包括午門、三大殿等區域。”晉宏逵介紹,而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等內廷建筑,既是帝后的寢宮,也是舉辦家族內部聚會的廳堂。
皇帝的嬪妃和皇子們,分散居住在中軸線兩側的東西六宮、東西五所等處。作為皇帝內廷秘書和服務機構的內官衙署,也安排在內廷附近。
“一些儀式性的活動在三大殿舉行。明代聽政儀式在奉天門(即太和門)舉行,辦公則往往在便殿。清朝皇帝在乾清門聽政,更靠近內廷,辦公從雍正時期開始,多半是在養心殿。”他說。
“在故宮建筑的構圖中,景山雖在宮墻外,但應該是和故宮建設同時期堆起來的。”查閱資料后,晉宏逵發現,在元大都時期并不存在這座山,只有西邊的萬歲山,即現在的白塔山。
“文獻中無明確記載是不是永樂皇帝堆疊了景山。但紫禁城落成之時,在大臣呈上的贊頌文章中提到:福山后峙,秀出云煙,實為主星,升壽萬年。所以可以推測它是與明代皇宮同時誕生的,而且明確說了它的風水意義。”他說。
晉宏逵認為,有關“景山是煤球堆起來”的說法純屬傳說,“明代皇宮里,冬天燒炭取暖,根本也用不到煤。這種說法不靠譜。”
太后住在哪里?
拜熱門電視劇所賜,最近幾年,紫禁城中后妃的居所曾很是熱鬧了一陣子。晉宏逵說,在皇宮中,“太后”所代表的不只是血統,也是“正統”,太后未必就是皇帝的親生母親。
“像嘉靖時期,實際上同時有兩位太后,需要兩座太后宮。宮殿布局既要符合禮制需要,也要滿足功能上的實際需求。經過一番改造,出現了慈慶宮和慈寧宮。”他提到。
清代的情況沒有那么復雜,慈寧宮是孝莊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她去世后,慈寧宮很長時間無人居住。后來,乾隆皇帝為母親重修了慈寧宮,提高了規格,又在西側修筑了附屬于慈寧宮的壽康宮。
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后妃被“打入冷宮”的橋段,但在真正的皇宮中,這個“冷宮”并非具體指某一棟建筑。
“冷宮不是特指宮中的哪一所宮殿,或者哪一片區域。有后妃犯錯降級,皇帝會讓她搬到一個自己平常見不著的地方去住,反正就是看不到的犄角旮旯,眼不見心不煩。”他解釋。
故宮的歲修保養
建成至今,紫禁城已經走過了600年光陰。
晉宏逵認為,在故宮作為皇宮的近500年里,歲修保養和及時的階段性修繕是故宮建筑保存下來的主要技術手段。歲修是管理制度,保養是對建筑最輕微的修繕。
《大清會典》記載的歲修主要項目有:紫禁城墻除草,每年夏季三伏期間和十月要芟除雜草荊棘。紫禁城淘溝,即疏浚下水道和內金水河,常年累月從不中斷,保護了地基基礎的安全。
但是歲修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古建筑很多隱蔽部位的毛病不能及時發現就會積累下來,一旦發現,就需要進行比較徹底的修繕,所以建筑的修繕往往呈現一定的階段性。
最近這些年,故宮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晉宏逵提到,2002年10月舉行了武英殿開工儀式,大修工程開始,18年來,占用故宮場地問題有了極大改善,維修后的建筑消除了隱患,基本全部開放,故宮古建筑保護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工作要充滿敬畏之心。既要保護它的整體格局,維護每所宮殿和文物,也要全面保存和科學展示故宮的價值。”他相信,如此才能讓故宮有更美好的未來。(記者 上官云)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