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發起成立南社。一批有志文人雅集唱和,倡言革命,時有“文有南社,武有黃埔”的盛譽。
《亭林周氏后來雨樓貽贈南社詩箋》展覽11日正在此間展出。 復旦大學透露,該校圖書館陸續收到中國學會發起人之一、著名藏書家周大烈之子周東壁捐贈的南社詩箋近百件,涉及南社成員四十余人,其中不乏名家筆墨。
據悉,身處時代交替的文化變革浪潮中,南社人在近代政治、軍事、文學、藝術、教育、新聞、出版、翻譯、科技等多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關于南社的研究從未間斷,周東壁捐贈的這批詩箋最初由南社后期主任姚光保存,是研究南社文學與中國近代文學史的珍貴一手史料。
《亭林周氏后來雨樓貽贈南社詩箋》展覽展品包括南社創始人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的親筆詩箋。這些歷經風霜的百年文獻,傳遞著南社文人的革命精神與高尚氣節、以文會友的文化認同、闡揚國學的愛國情懷,兼具學術意義、教育意義與審美價值。
本次展覽標題出自捐贈人周東壁父親的藏書樓名。周大烈同族周厚堉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其“來雨樓”藏有歷代精善之本。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向民間征書,周厚堉進呈的藏書被采錄的就逾百冊。周大烈緬懷舊業,將自己的藏書樓命名為“后來雨樓”。
周東壁表示,父親生前藏書在戰爭年代損毀嚴重,這批南社詩箋有幸得以保存,現贈予復旦大學圖書館,希望能供更多讀者學習,幫助拓展南社歷史的研究。
據了解,南社與復旦大學也頗有淵源。復旦先賢于右任和邵力子,后來都加入了南社。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則是“新南社”的創始人之一。周大烈妻舅高燮曾將家藏《詩經》文獻合700余種讓歸復旦大學圖書館,成為復旦大學古籍收藏的重要特色,這批南社詩箋也必將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添薪續力。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表示,復旦大學圖書館將進一步完善這批資料的收藏、保護與整理工作,以服務學術領域研究,推動學科建設進展。(記者 陳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