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出臺《濟南市建設“曲山藝海”大碼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提出了全方位的建設舉措,包含曲藝傳承保護、曲藝作品創作生產、培育演出市場、人才隊伍建設、曲藝普及推廣、曲藝學術和理論研究、曲藝生態整體性保護等7方面16條任務。
鼓勵對優秀經典節目進行改編和再創作
16條任務將會為曲藝人帶來哪些利好?“意見”提出要推進曲藝保護傳承,主要分三項工作:開展地方曲藝劇種普查;加強曲藝項目檔案建設和記錄工作;加強曲藝項目管理。
在曲藝界,“好作品”才是王道。所以,“意見”第二條是“支持曲藝作品創作生產”,主要包括兩方面:加大曲藝創作扶持力度,鼓勵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富有生命力、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曲藝作品,發揮曲藝在促進鄉村振興、構建城市文化品牌、文化濟南建設方面的作用,打造曲藝精品節目;調動全社會對曲藝文本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對優秀經典節目進行改編和再創作,加大曲藝文本征集力度,建立優秀曲藝文本共享資源庫。
想要重現老濟南“曲山藝海”盛景,各式各樣的書場、劇場以及豐富多彩的曲藝演出必然少不了。“意見”提出要“支持曲藝演出”,其中包括鼓勵將已在劇場、書場、茶樓(茶館)等固定演出場所常年開展駐場演出的表演團體納入扶持范圍;鼓勵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保護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利用,使有條件的古戲臺、歷史建筑、工業遺址等成為特色鮮明的曲藝演出聚集區;鼓勵在曲藝項目豐富、觀眾氛圍濃厚的地方探索掛牌設立“非遺曲藝書場”,開展專門駐場演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曲藝展演、曲藝大賽;扶持曲藝表演團隊發展。
曲藝想要發展,人才必不可少。濟南將研究新形勢下加強曲藝教育工作的措施和辦法,鼓勵曲藝表演類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曲藝職業教育教學,鼓勵有條件的曲藝職業院校設立技藝指導教師特設崗位,成立曲藝名家工作室。鼓勵曲藝名家收徒傳藝,通過名家傳戲、傳藝、收徒傳藝等多種方式,支持各級各類曲藝藝術表演團體、學校、研究機構傳授曲藝表演藝術精粹。
此外,濟南將加強學校曲藝知識教育,大力推動曲藝進校園,支持優秀曲藝藝術表演團體到各級各類學校演出。
發揮“曲山藝海合作聯盟”優勢邀請精品來演出
“意見”最后一條提出,將加強曲藝生態整體性保護。其中表示,將打造“曲山藝海”全國戲曲大碼頭新高地,充分發揮“曲山藝海合作聯盟”優勢,開展更多的曲藝傳承交流,打造濟南曲藝創作基地、演出交流基地。
據了解,“曲山藝海合作聯盟”是由全國多個優秀曲藝團體共同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專業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該聯盟成立于2019年,將會聚集全國曲藝人才到濟南,定期開展相關創作和研討活動,舉辦不同門類的曲藝匯演、展評,推出更多與時俱進的曲藝精品力作,展示濟南曲藝重鎮的感召力。目前,已有濟南市曲藝團、重慶市曲藝團、內蒙古力格爾藝術家協會、延安市曲藝館、河南歌舞演藝集團、重慶市三峽曲藝團等10多家曲藝團體率先加入“曲山藝海合作聯盟”。
2019年,濟南“曲山藝海合作聯盟”首場惠民演出曾在明湖居上演,久負盛名的天津市曲藝團的眾多名家悉數亮相,為市民帶來《康熙用膳》《丑末寅初》《天安門廣場看升旗》《趙云截江》等多個膾炙人口的西河大鼓名段。
濟南作為全國曲藝重鎮,歷史上與北京、天津并稱為曲藝“三大碼頭”,有著“曲山藝海”的美譽。近年來,濟南積極推動曲藝傳承發展,著力擦亮曲山藝海這一金字招牌,成功舉辦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召開全國非遺曲藝傳承發展座談會,設立國家、省非遺曲藝書場試點2個,引進開心麻花、德云社等落戶濟南,現有市級以上曲藝類非遺項目15項,具有一定規模的民間曲藝團體18個、曲藝書場9個,曲山藝海的魅力逐漸顯現。(作者:石曉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