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22暑期檔票房目前超73億元。《獨行月球》《明日戰記》《外太空的莫扎特》三部科幻電影先后上映,在《流浪地球》之后,國產科幻片迎來久違的爆發。三部類型各異的國產科幻片接連上映,在中國電影市場還是頭一次。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受眾層面擴大
目前,國產科幻電影類型從單純的科學幻想,發展到與各種類型影片疊加。如《外太空的莫扎特》從根本上說其實是一部兒童奇幻片,主要面向青少年觀眾,用奇幻與現實的融合來反思兩代人的矛盾。《獨行月球》則是一部披上科幻外衣的喜劇電影,沈騰在月球上演爆笑自救,以開心麻花電影的一貫風格,用稍顯離奇的故事情節表達令人感動的情感內核。電影既具有英雄主義情結,又結合了喜劇元素,成為一部老少咸宜的影片。《明日戰記》則以科幻機甲撬動了一批男性受眾,冰冷酷炫的機甲反襯的是人的情義。
電影科技助力
科幻熱背后是國產電影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獨行月球》全片特效鏡頭近2000個,占全部鏡頭的95%以上,沒有高、精、尖的軟硬件技術實力作支撐,就無法帶給觀眾新鮮震撼、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科幻電影的發展帶動了電影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為了模擬真實月面,《獨行月球》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鋪設200噸沙石模擬月面粉塵,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影片中的月球車融入材料學、機械學、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的智慧。
《明日戰記》是一部典型的機甲科幻,這種類型此前由于技術原因在國產影片中很少被涉及,而《明日戰記》中的大部分特效皆由本土團隊完成。
還有提升空間
此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10條政策措施。在政策支持下,科幻電影創作迎來黃金機遇期,有望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正在舉行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特別設置科技單元,有關科幻電影的主題更頻頻出現于電影論壇上。電影從業者、文學創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行業精英紛紛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表達自己的思考,提出中肯的建議。從技術到內容,國產科幻電影還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間。(記者 丁曉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