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助|與子同袍并肩逆行!
他們是“戰疫”CP
叫號、喊樓、掃碼、帶隊、送菜、送藥…...
本輪疫情以來,
上海市小昆山鎮玉昆四期的
一對對夫妻檔志愿者舍小家、為大家,
用堅守和付出
生動詮釋了“并肩作戰”的擔當。
“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
孫小慶是上海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
一名員工,
小區封控期間,他第一時間報名
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
治安巡邏、宣傳防疫政策、
服務居家隔離人員……
社區大小事務都留下過他忙碌的身影。
每次開展核酸檢測采樣的前一天,
孫小慶都會提前清點并領取相關物資,
次日早上6時到達點位分配物資,
以保證核酸采樣工作有序開展。
他經常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
最忙的時候一晚只睡三四個小時。
(孫小慶、李麗夫婦)
在孫小慶的感召下,
妻子李麗也主動請纓參與志愿服務。
因李麗有采購經驗,
她和另一位志愿者王小琴共同承擔起
社區團購物資的派發、登記和售后工作。
面對有一定波動的物價和
偶遇的質量問題,部分居民難免有怨言,
“有時候真的很委屈,但想想輕言放棄不是我的做事風格,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李麗說。
“別怕,我也是志愿者”
3月28日,根據疫情防控要求,
玉昆四期實施“2+12”管控,
居家的陳明杰、毛瑞夫婦
看到社區志愿者招募通知時,立刻報名。
(陳明杰、毛瑞夫婦)
做志愿者不僅辛苦,還有感染風險,
毛瑞回到家中,躊躇再三才告訴母親
次日要去做志愿者。
果然,毛瑞的母親陷入了沉默。
“媽,別怕,我也是志愿者,你看,這不是好好的嗎?”
丈夫陳明杰率先打破沉靜,
一邊說著,還一邊展示自己手機上的
志愿者微信群。
看著夫妻倆堅定的表情,
毛瑞的母親選擇了支持。
“你們兩個人一定要做好防護,孩子放心交給我們老兩口。”
聽到母親這番話,夫妻倆不禁眼眶濕潤。
“我們沒牽掛,我們上”
(司徒根、盧保林夫婦)
(范國建、王春蓮夫婦)
司徒根、盧保林夫婦和
范國建、王春蓮夫婦
是玉昆四期夫妻檔志愿者中
年齡最大的兩組,
但他們卻都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4月初的一天,凌晨3點半,
他們所在的志愿者十組集合后,
組長問及誰愿意去有密接人員的樓棟時,
兩對夫妻不約而同報名,
“我們的孩子都大了,不在身邊,萬一有事我們也沒牽掛,我們上!”
志愿者十組負責小區91-100號樓居民的
防疫工作和生活服務,
大半個月來,每次要做核酸采樣,
兩對夫妻都會拿著大喇叭輪流喊樓,
配合默契。
(楊成龍、王晶晶夫婦)
在志愿者五組,
楊成龍、王晶晶夫婦和另外五名志愿者“包干”了小區10個樓棟,
兩人已經在志愿者崗位堅持了近20天。
“我2008年就來小昆山鎮了,疫情期間我們都沒法出去工作,就希望能為社區做點事情,也是給孩子做個榜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