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名失明患者來到陶勇的診室說:“雖然我眼睛看不見,但我可以聽見風在說話。”
“你聽見風在說什么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天來了。”
那一瞬間,陶勇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力量,讓他更加熱愛眼科事業。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陶勇在微博中寫下這句話。
陶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他用一把刀,為低視力者帶去光明;他用一顆心,為患者燃起希望。
從醫十余年,陶勇先后做過15000多臺手術,其中2000多臺是貧困患者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陶勇團隊研發的眼內液檢測技術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該技術在全國600多家醫院落地應用,為近7萬名眼病患者提供精準診斷服務。
“不能安于現狀,而要不斷探索創新”
陶勇1980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縣,當地很多人都曾飽受沙眼折磨。7歲時,他曾陪母親到南昌看病,醫生從他母親的眼瞼里取出20多顆結石。從那時起,他就對眼科醫生非常景仰。
1997年,陶勇考入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后進入北大人民醫院眼科工作,27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選擇了眼科的一個冷門研究方向——葡萄膜炎的診療。“葡萄膜炎是一種復雜的致盲性眼病,患者大多屬于免疫力低下群體,常伴有嚴重并發癥。因此,不管是用藥還是手術,都需要醫生有更開闊的視野,而不是僅限于眼科專業。”陶勇說。
陶勇說:“醫學的進步,離不開醫生的探索。一個好醫生,不能安于現狀,而要不斷探索創新,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
為了讓更多患者實現精準化診治,他潛心鉆研眼內液檢測技術并獲得重大突破。
陶勇團隊成功開發眼內液檢測技術,即通過病原學診斷技術,幫醫生快速找到致病“元兇”。例如,過去葡萄膜炎的檢測以血液檢測為主,現在通過抽取眼內約0.1毫升的液體進行檢測,可以迅速鎖定病因,有利于提高眼科醫生的整體診斷水平。
陶勇團隊開發推廣的眼內液檢測技術,是北京朝陽醫院科創中心首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陶勇團隊集成了全球最先進的眼內液檢測技術,可以提供600多項眼內液檢測,填補了我國眼內液檢測系統性方案的空白,整體技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目前,《眼內液檢測的臨床應用》出版,眼內液檢測專家形成共識,相關內容被寫入眼科學教材。陶勇團隊正在探索眼表液檢測技術。不久的將來,患者只需取一滴眼表液,即可通過家用試劑盒診斷干眼癥、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大大節約醫療資源。
“讓患者康復,這種價值感比任何榮譽和金錢都更珍貴”
“讓患者康復,這種價值感比任何榮譽和金錢都更珍貴,這種喜悅是無與倫比的。”陶勇說。
每次出診,為了多看一個患者,陶勇常常顧不上吃飯休息,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當助手們都已下班,他常常還在為患者看病。“患者多等一天,也許就要多花一份吃飯住宿的錢,我寧愿自己累一點。”陶勇說。
一名來自河南的患者找到陶勇時,連視力表也看不見,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見人影。平時,妻子總是陪他前來看病,但有一次他一個人來到診室。原來,他的妻子在酒店打工時意外受傷。由于家庭困難,那時已經接近全盲的他打算放棄治療。陶勇不僅拿出1000元錢給他,還主動幫他退了專家號。后來,這名患者給陶勇帶來了自己家里軋的面條,表達內心的感激。
陶勇說:“一個醫生不能只關注技術,還要讓患者看到希望。”
“盡可能多地治愈患者,是我的愿望和畢生追求”
陶勇是一名自信、陽光、充滿正能量的醫生。他熱心公益事業,堅持不懈把愛的種子播撒人間。
2020年11月,陶勇團隊與北京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彩虹志愿服務隊光明天使分隊”,40多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志愿者成為醫務社工,為患者提供導診、掛號、取號、送檢、科普等服務。該公益項目發起后,一名患兒的父親第一時間報了名。當年,由于經濟原因,這對父子只能睡在火車站。陶勇得知情況后,曾多次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陶勇團隊還與慈善公益組織合作,免費開展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人工智能早篩,為患者提供自助眼底照相服務,目前該項目已經在3家醫院落地。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多發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白血病骨髓移植術后患者。通過推廣這一公益項目,每年有望減少約4000個新發失明者。
我國有1700多萬低視力人群,盲童超過10萬人。陶勇發現,很多盲童對未來充滿夢想,希望用聲音與世界溝通。為此,他發起“光盲計劃”公益項目。今年“全國愛眼日”,他邀請愛心人士幫助有聲音表演天賦的盲童,錄制了“聽·光的聲音”盲童音頻專輯。目前,“盲校錄音棚”首個試點項目已在北京市盲人學校落地。
陶勇希望整合更多社會力量,用科技和愛心為低視力人群傳遞光明與希望。他說:“盡可能多地治愈患者,是我的愿望和畢生追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環球快資訊:心中有光,為患者燃起希望(奮斗者正青春)
多年前,一名失明患者來到陶勇的診室說:“雖然我眼睛看不見,但我可以聽見風在說話。”“你聽見風在說什么呢?”“春天來了。”那一瞬...
世界簡訊:讓顯示器件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彭慧勝(左二)在實驗室指導學生。楊銘宇攝人物名片彭慧勝:1976年生,湖南省邵陽人,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系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
天天快看點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紅花爾基:守護綠色青山 織牢萬頃松濤
央視網消息(記者彭俊王靜遠于曉丹):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南端,總面積6726公頃,是我國唯一集中連片的
世界聚焦:2022年服貿會將再度亮相首鋼園 這些變化值得期待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將于今年8月底9月初在北京舉行。去年,服貿會首度亮相首鋼園,工業遺存風貌與現代...
觀速訊丨發電裝機超24億千瓦!我國能源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光明網訊(記者張佳興)7月27日,國新辦就“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我國發...
全球時訊:走進華龍一號:感受“大國重器”的硬核力量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供圖:中核集團【環球網報道記者翟亞菲】7月2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家原子能機構新聞宣傳辦公室、中...
環球速遞!送政策、拓渠道、搭平臺 浙江寧波多措并舉助力失業人員再就業
光明網訊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人社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牢牢堅持就業優先導向,通過送政策、拓渠道、搭平臺等形式,多措并舉助力失業人...
世界今日訊!【世界說】美國參議員:通脹是“美國夢的毒瘤”
中國日報網7月27日電美國最新的經濟數據即將發布,經濟形勢引人關注。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News)7月26日報道稱,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Senate
環球微速訊:捷克軍事專家:作為侵略性組織的北約無法理解中國基于和平與合作的立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包云南):捷克軍事專家馬丁·科勒中校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時表示,北約自1999年華盛頓峰會起,已經從防...
世界熱點評!【2022打卡中國】鄂爾多斯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
“鄂爾多斯很漂亮,環境很好,城市的綠化規劃得非常棒!我很喜歡這里,以后想和家人一起來這里游玩。”這是來自危地馬拉的塞莉婭對鄂爾...
世界簡訊:讓顯示器件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彭慧勝(左二)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環球快資訊:心中有光,為患者燃起希望(奮斗者正青春)
多年前,一名失明患者來到陶勇的診...
天天快看點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紅花爾基:守護綠色青山 織牢萬頃松濤
央視網消息(記者彭俊王靜遠于曉丹...
觀速訊丨發電裝機超24億千瓦!我國能源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光明網訊(記者張佳興)7月27日,...
世界聚焦:2022年服貿會將再度亮相首鋼園 這些變化值得期待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
環球速遞!送政策、拓渠道、搭平臺 浙江寧波多措并舉助力失業人員再就業
光明網訊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人社局...
全球時訊:走進華龍一號:感受“大國重器”的硬核力量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供圖:中核集...
世界熱點評!【2022打卡中國】鄂爾多斯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
“鄂爾多斯很漂亮,環境很好,城市...
世界今日訊!【世界說】美國參議員:通脹是“美國夢的毒瘤”
中國日報網7月27日電美國最新的經...
快看點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芒來模式”:一條草原綠色發展之路
草原碧綠,河流蜿蜒,羊群點綴碧草...
環球微速訊:捷克軍事專家:作為侵略性組織的北約無法理解中國基于和平與合作的立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包云南):捷克...
世界快播:【打卡中國】推進綠色轉型的鄂爾多斯,哪里受到了外國網紅博主的點贊?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6日電題:【打...
視點!新動能引領經濟恢復 上半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觸底后穩步恢復
央視網消息:今年以來,我國加快推...
世界觀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我國七成以上縣級區域設置公立中醫類醫院
7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新聞...
全球快播:外國專家:美國監獄系統暴露美式人權真面目
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民主”,美...
世界今日訊!【世界說】美國參議員:通脹是“美國夢的毒瘤”
中國日報網7月27日電美國最新的經...
環球微速訊:捷克軍事專家:作為侵略性組織的北約無法理解中國基于和平與合作的立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包云南):捷克...
世界熱點評!【2022打卡中國】鄂爾多斯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
“鄂爾多斯很漂亮,環境很好,城市...
世界快播:【打卡中國】推進綠色轉型的鄂爾多斯,哪里受到了外國網紅博主的點贊?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6日電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