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26日,“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走進華龍一號” 網評品牌活動走進福清核電基地。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中國網福建7月28日訊(記者 吳佳潼)7月26日,“發現最美你評我論”——“走進華龍一號”網評品牌活動走進福建省福清市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基地,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華龍一號的硬核力量。
福清核電基地現有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在運行,總裝機容量667.8萬千瓦,項目總投資近千億元。其中,1-4號機組采用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5-6號機組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2021年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成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名片”。2022年3月25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至此,“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邁入世界第一方陣,有力支撐了我國由核大國向核強國的跨越。目前,海內外多臺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在運在建核電機組運行安全質量全面受控,進一步增強了世界各國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可靠、高效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社會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相關數據顯示,華龍一號每臺機組每年發電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據福清核電有關負責人介紹,福清核電年發電能力達5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二分之一,相當于福建省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相當于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余萬噸、二氧化硫13萬噸、植樹造林3.5億棵。
自主創新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華龍一號作為中國完全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讓中國核電在世界核電舞臺挺起中國脊梁。福清核電以“國之重器”的擔當,扛起“國之重任”,全力建好“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充分發揮首堆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形成國內專利716件、國際專利65件、海外商標200余件、軟件著作權125項、國際核電標準1項。建立華龍國際培訓中心、模擬體技能培訓中心,成立院士工作站和20余個技術技能工作室和核心專業技術團隊,加大人才培養和輸出,為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走出去”提供堅實的管理、技術和人才支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