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短訊!美媒:無論是誰在烏克蘭獲勝,美國都已經輸了


            【資料圖】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21日刊登題為《無論是誰在烏克蘭獲勝,美國都已經輸了》的文章,作者為拉蒙·馬克斯。全文摘編如下:

            無論是誰贏得烏克蘭戰爭,美國都將是戰略輸家。俄羅斯將加強與中國及其他歐亞大陸國家(包括印度、伊朗、沙特及其他海灣國家)的關系。俄羅斯將不可逆轉地疏遠歐洲國家和美國。俄羅斯與中國將遏制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俄羅斯清楚自己不能繼續把歐洲當成頭號能源客戶了,于是將順理成章地向亞洲銷售更多化石燃料。中國與俄羅斯加強能源關系將有助于兩國拉近關系。有了能源供應國俄羅斯,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在與美國及其盟友打交道時獲得更大的戰略靈活性。

            俄羅斯還大大加強了與印度的能源合作。如今,印度每天進口超過76萬桶俄羅斯石油。俄羅斯加大向印度出售化石燃料將妨礙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把印度拉進所謂“印太地區民主國家”的圈子。

            拜登資料圖(法新社)

            事實上,印度在烏克蘭問題上持中立態度,它拒絕把戰爭歸咎于俄羅斯。印度對俄烏沖突的反應突出表明,印度恐怕不會完全融入“四方安全對話”那樣的聯盟。

            對西方來說,更糟糕的消息在于,印度并不是唯一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聯合國大會決議投棄權票的國家。另有34個國家拒絕站在西方一邊。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國家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就連美國的近鄰墨西哥也拒絕加入對俄經濟制裁的行列。

            這就是美國需要接受的殘酷戰略現實。俄烏沖突之后,西方國家迅速通過了一系列對俄制裁措施。西方的能源制裁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事與愿違的效果,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供應緊張,導致歐盟現在需要艱難應對由此帶來的經濟后果。盡管西方批評俄羅斯把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當成武器,但現實情況是,率先亮出能源武器的正是歐盟和美國,它們在俄烏沖突開始后立刻宣布要減少購買俄羅斯的化石燃料。

            烏克蘭危機的一個附帶影響是北約成員國團結起來支持烏克蘭。然而,和除了波羅的海國家及波蘭以外的其他北約成員國相比,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超過了美國應該承擔的份額。

            美國外交政策部門應當使歐洲盟友擔負起歐亞大陸歐洲一側的更多責任。假如美國固守那些在1949年促成北約成立的歷史假設,那么對于已經過度緊繃的美國軍事資源和軍事能力來說,事情只會越變越糟。美國已不再是世界霸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化石燃料 歐亞大陸 俄羅斯的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