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首屆中阿峰會即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這次會議以獨特的歷史意義舉世矚目,也將載入中阿關系史冊。這次峰會創造了四個“第一”:中阿雙方在部長級的中阿合作論壇基礎上第一次舉辦峰會,標志著機制化合作迭代升級;阿拉伯國家第一次集體與單一國家舉行峰會,足見阿方對發展對華關系的重視與誠意;雙方第一次接連舉辦中沙、中國—海合會和中阿三大峰會,顯示中阿多層次戰略合作達到新高度,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舞臺越來越寬闊;同時,這也是黨的二十大以來中方首次在境外聯合主辦的多邊外交活動。貿易、投資、科技等中阿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都將出現在峰會議程中,其中能源作為中阿關系最具基礎性、戰略性的領域得到尤其多的關注。這將使能源合作繼續在中阿關系中發揮壓艙石作用。
首先,能源合作最能體現中阿關系互補和雙贏性質。阿拉伯國家是世界最重要的油氣產區,而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2021年,中國從阿拉伯國家進口的原油總量達2.6億噸,占原油進口總量的近52%。中國十大進口原油來源國中阿拉伯國家占據5席,沙特是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卡塔爾有望成為中國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同時,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市場,沙特近1/5的出口原油銷往中國,阿曼幾乎全部出口原油都銷往中國。因此,中阿已結成國際能源市場上最重要的一組供求關系。中阿油氣貿易不僅對阿拉伯國家經濟發展、中國的能源安全均具有重要意義,還關系到國際能源市場穩定。
其次,中阿“油氣+”全產業鏈合作深入推進。為延長中阿油氣合作產業鏈,雙方初步建立從油氣勘探開采到煉化、儲運和銷售的 “油氣+”全產業鏈合作模式。阿拉伯世界也是中國海外權益油最多的地區,中國油企已在蘇丹、阿聯酋、伊拉克等國獲得大量權益油。中石油等油企已入股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等阿拉伯國家大型油企。中國油企還在伊拉克、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廣泛開展油田服務業務。中沙合作的多個煉油項目投產,雙方已就建設新的大型石化項目達成一致。這使雙方從單純的油氣貿易向建設全方位合作的能源命運共同體邁進。油氣全產業鏈合作將深化雙方利益捆綁,有利于中國—海合會自貿區早日建成。
再次,“雙碳”目標為中阿能源合作帶來新機遇。面對“雙碳”和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中阿均積極發展清潔能源。阿拉伯國家擁有突出的新能源稟賦,中國則在新能源科技和設備制造方面領先世界。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成為中阿能源合作的新天地。中國承建的多個大型新能源項目在阿拉伯國家落地,如卡塔爾哈爾薩光伏項目正為世界杯足球賽場館和設施供電,使綠色低碳成為本屆世界杯的亮點之一。阿拉伯國家亟需開發原油脫碳、碳捕捉和碳存儲等相關科技,這將成為雙方科技合作的藍海。中阿低碳科技合作將提升雙方在全球能源與氣候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話語權和標準制定權。中阿能源體系數字化方面的合作方興未艾,數字技術賦能中阿能源合作,對于雙方節能減排和能源系統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石油人民幣”正在路上。雖然美元在國際油氣貿易中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已有部分阿拉伯產油國表達了油氣貿易結算貨幣多樣化的意愿。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和人民幣原油期貨上線,與阿拉伯產油國本幣互換和人民幣跨境支付不斷擴展,“石油人民幣”問世的條件將日趨成熟。雙方可試水小品類石化產品貿易人民幣結算,逐步擴大人民幣在油氣貿易中的使用范圍。“石油人民幣”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突破,對于阿拉伯國家擺脫金融霸權也將具有非凡的意義。
這次峰會正值阿拉伯國家與美國的關系因能源問題出現裂痕之際,一些西方媒體以此視角觀察此次峰會,難免將其置于大國博弈背景之下,多有猜想和片面解讀。然而,中阿峰會籌備工作已歷經數年,能源合作固然重要,但中阿關系歷史深厚、內涵豐富,絕非能源合作所能概括。而且中阿能源合作是市場驅動的商業行為,具有互利雙贏、非政治化和不針對第三方的屬性,外部勢力大可不必對此過度詮釋。中方從來不把阿拉伯世界當作大國競技場,也沒有興趣去填補什么真空。
中阿峰會將見證中阿關系的歷史性飛躍,也將進一步夯實中阿能源合作的基礎,推動當前“油氣牽引、核能跟進、清潔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升級為“中阿能源命運共同體”,充分發揮能源在中阿關系中的壓艙石作用,為中阿雙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