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市場正在回暖,我們信心十足”——茶鄉(xiāng)新春話“茶事”-今日報

            元宵節(jié)前,福建省福安市的茶王街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車輛排起了長隊,街邊林立的茶莊里,賓客們圍爐煮茶,洽談著新年的新訂單。


            【資料圖】

            “好多年沒有這樣熱鬧了。”老茶人陳燦光感嘆,“十多年前知名的‘坦洋工夫’,由于品牌競爭、市場規(guī)劃等方面原因,一度歸于沉寂。現在市場正在回暖,我們信心十足。”

            陳燦光說的“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因原產于福安坦洋村而得名,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新的一年,陳燦光所在的茶企打算在“坦洋工夫”新產品上發(fā)力。企業(yè)總經理楊晶晶告訴記者,近年來,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紅茶的創(chuàng)制推廣為福安茶市帶來新氣象。今年企業(yè)將以花果香型紅茶為基礎,研發(fā)獨特的“茉莉紅”品牌,“讓香味更獨特持久,滋味層次感更足”。

            福安當地一家茶企的負責人吳堅堅說,“坦洋工夫”要做大做強,質量尤其關鍵。運用“一品一碼”追溯管理技術,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茶葉的種植檔案、企業(yè)名稱等信息。

            吳堅堅說,新的一年,他們將結合電商直播,打造面向全國的工廠直營店,同時針對年輕消費者,試制茶飲料、茶酒、茶香水等,讓老紅茶煥發(fā)新活力。

            福安社口鎮(zhèn)坦洋村附近的茶山。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在社口鎮(zhèn)坦洋村,初春的茶山綠意盎然。茶農林正錦正在聯系購買有機肥,準備在采完清明茶后為茶樹施肥。“我用的是‘懶人管理法’。”林正錦說,一年施一次有機肥,不用除草劑,采兩輪,春茶為主、秋茶為輔。

            “更輕松,賺得還多些。”林正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5畝的茶園,除去有機肥的費用稍高些,因為人工成本得到控制,一年能賺近15萬元。如果施用傳統(tǒng)肥料,雖然一年采四輪,但因為單價低、人工成本高,只能賺10萬元左右。

            林正錦說,種茶是一門技術活,他經常找附近“茶科所”的專家們聊天,探討種茶知識和技藝。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社口綜合試驗基地內的茶園。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林正錦所說的“茶科所”全名是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該所的社口綜合試驗基地,有一座擁有多個珍稀品種的“茶樹種質資源圃”。基地負責人王振康每天巡視茶園,為即將開展的試驗做好準備。

            王振康向記者介紹稀有茶樹品種。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王振康的另一個身份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去年以來,幫助附近茶農打造生態(tài)茶園效果很好,越來越多人來‘取經’。”王振康說,一些茶園過度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今年將繼續(xù)推廣有機肥和適合茶區(qū)的小型施肥機,幫助茶農提高管理效率。

            新的一年,坦洋村里占地約20畝的茶葉“小微園”正在積極籌建。“目前村里有不少小作坊,產品附加值不高。”林正錦說,按照相關政策,“小微園”里的廠房可先租后買,有了更大的生產空間,茶農們發(fā)展生產的信心更足了。

            “涉茶從業(yè)人員約占全市人口的60%,做好茶產業(yè)這篇‘土特產’文章意義重大。”福安市委書記周祥祺說,當地將以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統(tǒng)籌發(fā)展的思路為引領,推廣生態(tài)茶山和茶旅融合,切實提高“坦洋工夫”的品牌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坦洋工夫 新的一年 試驗基地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