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向云“遷徙”,疫情下國貨的線上“自救” 效果如何?

            15天,從業績下滑90%到實現去年同期的145%,國貨品牌林清軒像坐了把“過山車”。企業CEO孫來春說,疫情發生后,157家門店歇業,開業的也是生意寡淡。“每天睜眼就是100萬的支出。”他意識到,再拖下去將面臨很大危機。

            改!所有業務轉向線上,店鋪開啟直播,自己也走進直播間。“第一天只有2個粉絲,四天后來了500多人。到了2月15日,不僅沒死,部分門店業績還翻了一倍。”孫來春很驚訝,直播竟成了品牌絕處逢生的秘訣。

            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百貨商場、零售方暫停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渠道“停擺”、客流量不足讓很多以內銷為主的品牌受到沖擊。由線下到線上、從店到云,國貨在“自救”。

            服裝品牌愛慕將實體店上“云”,通過云客服、云商城等方式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連接。截至2月19日,開通云店的線下門店數量已達1894家,日均粉絲增量5500人。“要在困難重重下有所發展,就必須尋求突破。”愛慕集團董事長張榮明說,云店帶動的是品牌整體向智慧轉型。

            服裝品牌歌莉婭采用企業微信,實現日銷售額快速增長;屈臣氏將線下業務改為網上直播,搭配快速送達服務。打造另一種空間體驗的“店面”,將線下交流變成線上直播……向云“遷徙”,是當下很多國貨品牌的選擇。

            淘寶發布《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以來,每天超過3萬人來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2成來自線下店鋪。廠家直接上淘寶直播賣貨的數量同比增長50%,以服飾、美妝、家居3個行業線下門店直播最為活躍。“云工作”模式成為新趨勢。

            品牌積極上云,平臺也要提供精準對接與服務。微軟推出的零售解決方案,運用云與虛擬現實等技術增強體驗;浪潮宣布免費開放視頻、 “云+”等遠程協同辦公服務。

            與此同時,拼多多開通“農貨產銷對接”,除流量支撐外,設置5億元的助農商品專項補貼和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小紅書通過“云逛店”等模塊為近百個優質品牌完成線上轉變,并匹配相應的推廣、互動機制;西瓜視頻、抖音等通過信息精準分發,提高產品供需對接效率。

            平臺也在開設線上課程,助力線下品牌轉型。 “我們在春節期間和很多車商溝通,制定一系列直播賣車相關課程培訓,并跟進進展。”汽車產業互聯網平臺大搜車有關負責人說,最新課程平均觀看人數超過1.8萬。

            向云“遷徙”不是臨時之舉,或將成為零售與制造結合的新趨勢。很多國貨品牌正借助當下探索加速智能化轉型。

            “以前我們將更多重心放在升級實體店服務與體驗上。將來線上銷售會更多元,臨時的舉措也可能固定下來作為長期營銷方式。”服裝品牌之禾創始人葉壽增認為,“這也許就是危中有機。”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已部署推動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支持運用云計算大力推動企業上云。下一步將推動企業加大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形成豐富多樣的“零接觸”購物等模式,做好生產協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國貨的線上“自救”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