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每人30萬元標準,每年遴選資助900名國內外優秀博士來江蘇從事博士后研究;積極推動全員就業培訓、在崗培訓,全年完成補貼性培訓120萬人次以上;培育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
1月17日,省人社廳在南京召開全省人社系統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人才工作會議要求,部署江蘇人社部門新時代人才工作目標任務。
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
會議指出,要聚焦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力量。對接戰略科學家和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優化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選拔制度。
實施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業領航工程,建立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稱制度。實施卓越博士后資助計劃,按每人30萬元標準,每年遴選資助900名國內外優秀博士來我省從事博士后研究。
高起點實施“江蘇工匠”培育工程,大力引進培養急需緊缺高技能領軍人才,試點評聘特級技師。要聚焦高能級的載體平臺,定向提供個性化支持。
落實省委決策部署,支持南京、蘇州、無錫發揮經濟實力、科教資源、產業集群、人才集聚等方面優勢,爭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級人才平臺。
集成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打造“人才特區”,充分授權三大實驗室“自主引才、自主設崗、自主聘任、自主評價、自主定薪”。集成支持長三角、江蘇自貿區、滬寧沿線重點民營企業人才人事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區域人才創新資源集聚平臺建設。
深層推動產才融合發展
聚焦優勢產業鏈、卓越產業鏈重點企業,落實企業人才政策服務專員制度,動態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發布緊缺人才需求目錄。更大力度支持企業發揮創新人才主體作用,建立企業首席專家制度,賦予重點民營企業更多人才舉薦和項目推薦權。
推進部省共建“技能江蘇”建設,圍繞制造業“智改數轉”,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錨定優勢產業鏈、卓越產業鏈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動全員就業培訓、在崗培訓,全年完成補貼性培訓120萬人次以上。
同時,壓實技工院校技能培訓主陣地、主力軍責任,面向社會更多參與補貼性、公益性技能培訓。強力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支持各地積極爭創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一批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培育一批數字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此外,出臺社會化引才獎補辦法,加大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力度,支持各地組建國有獨資或控股人才集團。打造鄉村產業振興人才生力軍,聚力糧食安全、種業振興、鄉村產業發展,培育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會同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定向培養2800名鄉村師范生和1500名農村訂單醫學生,積極鼓勵大學畢業生走進鄉村新天地。
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
會議特別指出,要聚焦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深化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制定出臺全面糾治職稱評價“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唯獎項”問題政策舉措,制定發布我省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健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建立產業鏈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
進一步優化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實施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政策,鼓勵事業單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實行市場化薪酬。進一步優化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出臺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改革工作意見,推行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進一步優化完善人才流動調配機制,支持高校編制內引進外籍人才,對長期聘用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外籍人才準予入編。
要聚焦高品質的人才生態,全面提升人才服務能力水平。加強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傾心打造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人才之家”網絡體系,設立人才接待日。建設“江蘇省人才服務云平臺”,推行江蘇人才“蘇暢卡”。優化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做好人才對口支援幫扶協作工作。
(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海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