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動,阻止全球向通信巨頭華為供應芯片,無疑“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半導體行業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打擊,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普遍下跌。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頒布了一項新規定,將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在海外向華為出售美國技術生產的半導體。這一試圖扼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做法不僅讓美芯片廠商可能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場,還可能遭受中國的反制措施,市場情緒立轉直下。
除做空產品外,美國市場上相關ETF當日盡數收跌,以全球規模最大的產品安碩PHLX半導體行業ETF為例,該ETF在最近一個交易日下跌2.07%,帶動今年下跌7.62%。相比較,在“國貨當自強”和國內訂單增長的預期下,國內半導體ETF在最近一個交易日則全部收漲,龍頭股中芯國際更是創15年來新高。
美單方面升級制裁
華為繞行方案失效
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以美國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借口,辯稱新規將確保華為成為黑名單公司,并阻止這家公司之前所利用的變通方案,意圖全面封殺華為。現在,任何涉及美國技術的公司出售產品給華為時,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這一新規將在120天后實施。
自中美爆發了貿易摩擦后,華為就被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成為美國的攻擊目標。“實體清單”制裁對華為打擊甚大,其中最大的麻煩莫過于谷歌斷供。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旗下的手機軟件,造成其在歐洲市場客戶的大量流失。華盛頓辯稱,這家電信公司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并可能利用其技術監聽客戶。
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對外表示,華為利用了一個非常高明的“漏洞”,它能夠利用美國的技術與外國芯片廠合作避開管制。按照此前要求,出口管制的技術標準為25%,即使用了美國25%技術的公司就不得向華為出口產品,而向華為供應芯片的臺積電就低于這一標準。
臺積電的大部分制造業務都在中國臺灣進行,可以生產由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公司設計的芯片,幫助華為度過了美國封鎖的最糟糕時期。華為還從非美國公司手中收購了關聯公司,生產基于美國技術的產品。
但這一新的限制,將使得華為利用非美國公司生產芯片的做法失效。從美國的遏制意圖來看,美國的新規就是禁止華為使用美系的軟件來設計芯片,同時也禁止華為通過美國以外的芯片代工廠使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來生產芯片,從兩頭圍堵華為的芯片制造。
擔心遭反制
美半導體ETF普遍下跌
最新的許可證要求意圖實現全面封殺,給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另一個向華為施壓的工具,并成為與中國貿易談判中的新籌碼。
不過,這可能會給美國芯片行業帶來反效果。限制華為獲得美國設備和設計軟件將減緩新半導體生產技術的發展,這將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產生巨大的直接影響。
作為報復,中國可能將把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據《環球時報》報道,這將包括對蘋果公司、思科系統公司和高通公司等美國公司進行制裁,以及暫停購買波音公司的飛機。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這一市場預期立刻反映到基金產品上,美國規模最大的10只半導體ETF,除2只做空產品外,悉數下跌。5月15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產品安碩PHLX半導體行業下跌2.07%,下跌最多的為3倍做多的Direction每日3倍做多半導體,跌幅達6.26%。今年以來,美半導體ETF也不盡如人意,規模前十大產品全部下跌,不包括杠桿產品,最多跌幅為35%。
政策頻調整
半導體行業遭殃
芯片行業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引擎之一。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在美國芯片行業引發連鎖反應。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CEO諾伊弗表示,這項規定可能會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和混亂。
多種因素下促成臺積電在美國設廠消息傳出,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5月14日上漲2.8%。不過,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相關規定后,該行業基準指數下跌2.2%。依照美國商務部新規,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制造商在向華為出售產品之前必須獲得許可。對于半導體行業而言,一旦停止向華為出口就意味著相關產業直接失去市場份額。
從產業鏈來看,新規將直接影響不少上游公司的設備出口,市場份額最大的美國芯片設備生產商應用材料、拉姆研究和科天半導體是受影響最大幾家公司,如應用材料公司以17%市場份額在全球半導體設備中排名第一。這些公司股價當即下跌,應用材料、拉姆研究和科天半導體跌幅分別為4.39%、6.38%、4.82%。
不少行業上游公司如負責芯片設計軟件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因為高端芯片的設計仍然離不開美系的設計軟件,鏗騰電子和新思科技這兩家美國公司就占據了全球5成的市場。
除了直接損失市場份額外,現在美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擔憂是中國的還擊。半導體是智能手機、電腦和許多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關鍵部件,如果某種程度上失去全球最大市場,無疑會導致相關產業遭受嚴重打擊。最具代表性的是目前移動終端芯片的主力供貨商高通公司,被點名批評或遭反制后,當日的跌幅達到5.13%。
外界認為,這是自去年5月對華為實施限制以來,美國最重要的一波攻擊,因為它實際上已經升級為中美兩國的“科技戰”。
中芯國際營收創新高
今年上漲60%
為了支持和扶持國內芯片制造商發展,我國推出了企業的補貼和減稅政策,并在2019年設立了2042億元的國家半導體基金,美國的限制給國產芯片帶來了機遇,總部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開始獲得國內客戶的更多需求。
中芯國際近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9.05億美元,環比增加7.8%,同比大增35.3%,創歷史新高;公司實現凈利潤6416.4萬美元,同比增加422.8%。
中芯國際營收再創新高的同時,毛利率也大幅提升。公司第一季度毛利率25.8%,環比去年第四季度的23.8%、同比去年第一季度的18.2%均有提升。中芯國際表示,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決定繼續增加資本支出,將資本開支上調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防止美國遏制,2019年6月,中芯國際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5年后摘牌。該公司在香港以及美國存托憑證都有持續交易。中芯國際5月5日表態,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上市,發行至多16.9億股新股票,這一消息也激起股價大漲。
今年以來,中芯國際股價已經上漲了60%,明顯跑贏大盤。最近收于19.16港元,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創下自2005年來逾15年來的新高。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