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好,煙草勿擾。2020年5月31日是第33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保護青少年遠離傳統煙草產品和電子煙”。這一天,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北京朝陽醫院、有來醫生聯合出品的醫學科普紀錄片《戒煙有道》正式上線,并在北京市16家三甲醫院的大屏幕、分診臺、掛號處、候診大廳、健康宣教專區等多場景循環播放,倡導吸煙者盡快戒煙,呼吁廣大公眾遠離煙草,攜手共創“無煙北京”,為自己及下一代營造一片無煙天空!
青少年吸煙危害大!我國男性青少年吸煙率已達34%
煙草使用是首要的可預防死因,每2個吸煙者中就會有1人過早死于與煙草相關的疾病。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煙草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15歲至24歲人群吸煙率已經上升到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煙率達34%。青少年還正處在人生習慣的重要養成期,這個時期如果養成吸煙習慣,今后的吸煙時間會更長、受到的危害也會更大。
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表示,北京控煙協會持續關注并通過多渠道開展青少年遠離煙草危害宣教工作。2019年,我們組織20多位控煙專家錄制了475集控煙科普短視頻,并與有來醫生聯合推出《北京控煙有張圖》、《被健康的電子煙》、《吸煙有“理”》等多部醫學科普紀錄片,通過全網分發,截至目前累計播放量已達上千萬。今年“世界無煙日”來臨之際,我們又推出《戒煙有道》科普紀錄短片,希望通過真實的煙民戒煙故事,以及戒煙門診專家對戒煙方法等的講述,倡導廣大煙民科學有效戒煙,也促進非吸煙者提升控煙意識。
吸煙成癮是習慣還是病?除了戒除“煙癮”還要戒掉“心癮”
據首都醫科大學戒煙門診負責人梁立榮介紹,吸煙成癮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復發的特點。煙草依賴表現在軀體依賴和心理依賴兩方面。其中,軀體依賴,又稱生理依賴,最常見的是強烈的吸煙渴求,即“煙癮”。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心理依賴,又稱精神依賴,俗稱“心癮”,表現為主觀上強烈渴求吸煙。
戒煙為何這么難?尼古丁成癮性僅次于海洛因和可卡因
《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有3.16億煙民,其中有31.5%的煙民在過去12個月內嘗試過戒煙。很多煙民嘗試戒煙,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僅憑意志力戒煙,也就是干戒,一年的成功率僅為3%~5%,多數人需要經過10~14次嘗試才可能干戒成功。
煙民戒煙為何這么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戒煙門診負責人梁立榮回答:“煙草中有一種物質——尼古丁,它是一種高度成癮性物質。美國做了一項研究,比較了20種毒麻藥品,發現尼古丁的成癮性僅次于海洛因和可卡因,位居第三。如此強的成癮性,用意志力怎么可以抗拒呢?我們要對戒煙總是失敗有一個新的認知,不要認為是意志力不行,而是因為方法不行。”
如何快速徹底戒煙?尋求戒煙門診專家幫助是目前最有效的戒煙方法
據梁立榮介紹,目前最有效的戒煙方法是到戒煙門診尋求專業醫生幫助;不方便到戒煙門診的,也可借助戒煙熱線,這些都可以提高戒煙成功率。戒煙門診的醫生除了會給想戒煙的患者提供首診診斷、治療、評估,還會為戒煙者提供至少半年免費的隨訪管理。先戒后律,是目前很多戒煙門診的戒煙理念。通過戒煙門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煙民把原以為死活戒不了的煙戒掉了。
梁立榮認為:對于吸煙者,無論何時開始戒煙都不晚。對于戒煙者,最大的難點是預防復吸、拒絕偶吸;但即使戒煙失敗了,也就是戒煙后又復吸,也不必自責、沮喪,失敗是成功之母,及時總結復吸原因,積極尋求戒煙門診或戒煙熱線專業人員的幫助,一定能科學有效、輕松戒煙!
王辰院士說:“吸煙為致病之首惡,控煙為防病之首善。”
無論戒煙,還是控煙,都是善舉。為了自身及下一代健康,請吸煙者盡快戒煙、非吸煙者持續控煙,共創“無煙世界”,共享美好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