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單位繳納的社保和個人繳納的社保退休金不一樣,反而是個人繳納社保所獲得的退休金待遇更高呢。其實這個問題很正常。首先我們如果說不能夠保證相同的參保條件,那么實際上計算出退休金的結果不一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退休金的計算條件就是取決于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這三大基本條件來計算的,當有任意一個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那么都會影響到自己退休金的待遇。
所以說我們個人所交納的退休金高,這是由于累計繳費,年限比較長,平均繳費指數比較高,或者說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比較高,造成的最終結果那么自己獲得一個更高的退休金也是很正常的。反之,如果說你通過企業單位,你的累計繳費年限也很少,平均繳費指數也很低,那么你自然會獲得一個比較低的養老金待遇。
其實并不見得說我們通過企業單位來交費就可以獲得一個高額的退休金額,退休金的主要依據,還是所謂的多繳多得,長繳長得這樣的原則來計算,我們今后養老金的待遇。也就是說我們擁有一個足夠長的年限,比方說你按這15年和25年交費,那么最終獲得養老金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樣。
所以并不一定說,我們非得要通過企業單位交費才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待遇,相反我們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進行交費,那么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是自由的選擇,不同的繳費指數,假設你選擇一個比較高的繳費支出,達到100%甚至200%,這樣的水瓶很明顯是要超過企業單位,大多數在職員工的繳費水平,從而你自己能夠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
我們有很多個人會按著靈活就業的方式來繳費,但是他非常重視自己的社保,也就是說在平時交納社保的過程中,從未出現過任何一年的中斷繳費,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一個連續不斷的交費來,保證她擁有一個最大化的累計繳費年限,那么將來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普遍來講也是比較高的。
反之自己在企業單位工作,如果說你參加工作的過程中,那么你的社保待遇由企業單位來承擔,這個是沒有問題,但是說如果你離開企業單位以后自己,又沒有意識來繳納社保,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我們的社保繳費,年限的中斷社保繳費,年限中斷以后就會影響到自身,最終的累計繳費年限,那么你的養老金待遇,肯定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所以說這個問題沒有絕對化的,任何條件都有可能發生,但是我們只要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足夠的繳費年限,足夠高的平均繳費指數,將來一定會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待遇,這是一個成正比的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