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擴招不是個輕松的任務 高職院校培養標準也要變化

            面對擴招任務,高職院校是否“接得住”,又能否“消化得了”?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這并不是個輕松的任務,不少院校面臨著教育經費拮據、師資缺口大、辦學條件難以滿足要求等困難。

            “收得下、學得好、出得去”是擴招給高職的新要求,正在倒逼高職轉型改革。在重慶,一些高職院校正在以擴招為契機,在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實施一系列創新,進行著積極的探索。

            6月18日,重慶先進制造職教集團成立,包括職業院校和企業共61家會員抱團發展,展現校企合作的優勢,也吹響了山城落實高職擴招的集結號。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的任務。一石激起千層浪,高職院校是否“接得住”,又能否“消化得了”,成為大眾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收得下、學得好、出得去”是擴招給高職的新要求。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陳吉勝認為,擴招倒逼高職加快轉型改革,利用新動能實現彎道超車。

            擴招不是個輕松的任務

            連日來,記者采訪了重慶多家職校,從去年擴招任務的完成情況看,示范校、優質校的占比相對較大,許多學校招生爆滿,已經超負荷運轉;而那些經濟欠發達、辦學條件弱、專業設置缺乏特色的院校,則存在“吃不飽”的現象。尤其是那些為數眾多的民辦高職院校,往往因為收費標準問題而面臨想招而招不到、招不足的尷尬。

            重慶市教委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高職辦學經費可能是最大的挑戰。按照“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當不低于12000元”的要求,各地總體情況達標,但擴招后一些高職院校的教育經費將變得更加拮據。另外,師資缺口大,也是地方和學校普遍面臨的難題。

            今年高職擴招的招生群體與去年差別不大。2019年,農民工、新興職業農民、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等非傳統生源約52萬人,占總擴招人數的近一半。

            全國1423所高職院校,要在今明兩年擴招200萬,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

            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胡衛表示,他在調研中發現不同地區、學校、專業招生冷熱不均;一些農民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由于年齡偏大,且部分已婚,出于機會成本和費用支出等考量,整體報考意愿不高。

            有職校校長對記者表示,從過去一年的擴招工作中,真切感受到了一些困難:很多有學習技能需求的勞動者,不知道國家這項政策,不知道如何進入高職院校;學校因為軟硬件條件的限制,尚未做好接收社會生源的充分準備,對生源的學習基礎、學校如何轉變教學模式存在擔憂。

            辦學條件亟須改善,可能是每個校長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壓力。

            重慶一所職校校長對記者表示,此次擴招為全日制招生,學校辦學條件亟待改善,目前不論是生均教學用房還是宿舍、實訓基地,硬件條件均難以滿足擴招需求。

            生源不一樣,培養標準也要變化

            近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受教育部職成司委托,對擴招后20余個省市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情況做了分析。發現很多學校以擴招為契機,在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生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創新舉措,行之有效。

            比如為幫助更多社會生源協調好學習與工作、家庭的關系,很多學校采取了彈性學習模式。實行送教入企,根據企業生產規律設計“小課程體系”,實施“旺工淡學”的錯峰教學。還有學校分類制定培養方案,為學生量身定制“選學菜單”,根據學生來源不同、合作企業產業背景不同,實施“一類型一方案”“一企業一方案”“一人一規劃”,構建“通用文化課+公共專業課+企業特色課”的課程體系等。

            由于高職招生的生源和過去不一樣了,學校的培養標準也肯定要有所變化。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院長趙月望告訴記者,學院從2019年開始與重慶科技學院合作開展“3+2”高職專科—應用本科人才貫通培養試點。學院“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兩個高職專科專業對口重慶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本科專業,以滿足鐵路行業對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從而填補了重慶市本科院校沒有開設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空白。目前,該院該試點專業已連續招收2屆共180人,學生報考踴躍,學習積極性很高。

            力求課堂與工作崗位無縫連接

            陳吉勝認為,一些高職院校教學在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方面,存在重職輕人的問題,在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上存在重顯輕隱的問題,在培養方式和教學方法上存在重理輕實的問題,在管理制度和評估上存在重校輕企的問題。面對擴招,高職院校必須作出相應調整,才能讓社會學員“學得好、出得去”。

            為此,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人職匹配就業模型的高職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完成了22門課程標準、教學材料、教學資源的開發,推進了教與學、考與評、管與控等方面的理念更新、行為改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較大提高。

            趙月望告訴記者,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與中國鐵路成都局、重慶軌道交通集團等大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學校改革試點工作得到合作企業的大力支持,企業選派經驗豐富的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專業教師中來自企業的雙師教師占60%以上。

            記者在該院看到,這里建設有國內一流的國家級城軌與高鐵技術共享實訓基地,試點專業的學生共有約一年時間到企業頂(跟)崗實習實訓。該校在教學中把專業課程標準與企業職業標準對接,把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企業教師參與對學生的教學和考核,可確保畢業生質量更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學生畢業后可直接上崗工作。

            “擴招倒逼高職院校加快轉型改革的步伐,需要高職院校的校長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對類型教育內涵有新的認識,對高職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等類型教育的特征有新的理解,要在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教學資源、課程設置等方面加快改革,對接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對接國家穩企業保就業的目標,真正激發出新的改革發展動力。”有職教專家如是說。

            李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擴招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