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機構每日通風不少于3次托幼機構應當充足準備,確保兒童安全返校。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做好重點場所和公共物品的預防性消毒和日常通風。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嬰幼兒不入園制度。各班級錯峰、錯時入園和離園,防止人員聚集。做好體溫監測,嚴格落實嬰幼兒晨午晚檢和全日觀察制度,晨午晚檢時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場所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也可采用機械排風。夏季即使使用空調,也要注意保持空氣流動,在人流密集區域空調每運行2~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30分鐘。
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教師應督促兒童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避免年幼兒童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兒童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不要隨意亂摸。盡量選擇樓梯步行或扶梯,并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與他人正面相對;若乘坐廂式電梯,與同乘者盡量保持距離,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過多。
入園后、進食前、如廁前后、從戶外進入室內、玩耍前后、接觸污漬后、擤鼻涕后、打噴嚏用手遮掩口鼻后、手弄臟后……均要洗手。洗手時應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兒童在佩戴口罩前應學習使用方法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并做好手衛生。此外,低齡兒童的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在照顧孩子時應佩戴口罩。
在幼兒園之外,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長或監護人和兒童出行必須做好自身防護,給孩子佩戴兒童口罩,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并洗手。要注意的是,3歲以下嬰幼兒不戴口罩。3歲以上兒童可選用國家標準GB2626-2006 KN95、并標注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兒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長幫助下,掌握正確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方法。
可自帶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培養嬰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擋口鼻。在園嬰幼兒個人用品如毛巾、餐具等應當做好清潔消毒。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條件允許,可自帶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應單獨使用。
低齡兒童的家長、監護人或看護人應做好手衛生,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不對著孩子打噴嚏、咳嗽、呼(喘)氣,不親吻孩子,喂食時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過后喂給孩子。在托幼場所之外,也要選擇人少、通風良好的地方(如公園)玩耍,不去室內游樂場等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樊華 遲敬 張文魁
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沈陽網)編輯 王沛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防護口罩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