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上海36個人工智能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重點產業擴大有效投資

            在剛閉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包括百度飛槳賦能中心、華為“鯤鵬+昇騰”創新中心在內的36個人工智能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將全球總部下決心搬來上海,只用了3個月時間。而上海去年為我們建造廠房時,6個月就把一棟破舊的廠房改造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工廠。”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只達闥,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商湯。“我們在臨港的項目,從跟政府簽約到開工,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周期,如果換到別的地方是難以想象的。”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說。

            達闥科技和商湯科技的項目落地只是上海對標特斯拉速度的縮影,其他還包括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開工、盛美半導體設備研發與制造中心開工等等。盡管今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讓經濟發展面臨挑戰,但上海仍在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產業,擴大有效投資。

            重點產業擴大有效投資

            上海擴大有效投資、盤活存量資源的決心,在2020年的首個工作日就已經顯現。1月2日,上海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暨投資促進大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全力助推上海的投資促進工作。

            2020年第一季度的最后一天,“2020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暨特色產業園區推介儀式”舉行,上海市集中簽約了總投資4418億元的152個重大產業項目,同時還發布了26個特色產業園區和60平方公里產業新空間,并啟動上海市投資促進平臺。

            此后,上海也在持續釋放“好項目不缺土地”的信號。比如,4月22日發布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適當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量;降低制造業項目用地成本;提高存量土地投資強度等土地新政。

            5月發布的《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促進產業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在線新經濟12個重點領域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力度;拓寬可享受工業用地50年出讓年期的項目范圍,降低優質企業用地成本,地價實行底線管理。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在上海,好項目不缺地、好產業不缺空間。上海五年內還將新增1.2萬畝產業空間,面向世界百強、國內50強企業加強招商引資,對頭部企業精準服務。

            就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前夕,商湯科技宣布,位于臨港新片區的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正式啟動。該算力平臺不僅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動方案中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的重要舉措,2021年底落成后將成為支撐長三角區域并輻射全國的平臺。

            楊帆告訴記者,之所以把這個平臺放在上海,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從上海經濟體量來看,基礎工業體量大,這就存在很大的轉型升級需求。如果能夠幫助、激活這些產業進入到下一代的信息化、智能化轉型,那對整體經濟的貢獻會是非常大的。此外,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去年臨港有特斯拉速度,今年也有商湯速度。”楊帆還表示,這個平臺不僅能提供產業賦能,另外還有長期持續的科研任務。

            數據顯示,疫情之下,投資者對上海仍保持信心。上海財經大學對上海市企業領導人或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15.49點,環比上升1.47點,同比上升8.89點。指數小幅上升,表明投資者信心有所增強。

            立足上海輻射全國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上海開放和包容的城市基因成為吸引國內外企業集聚的重要因素。縱觀今年落地的項目,名稱為全球總部、研發總部、長三角中心的平臺仍不在少數。這一現象也和這兩年聚集在上海的產業項目相符,上海的落地項目和平臺,不只是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產業發展,更多是以立足上海的角度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并連接全球。

            7月10日,德國默克公司在上海張江落地了生命科學技術與培訓中心。這是其繼美國、歐洲、印度、韓國、日本、新加坡和巴西之后的第九個生命科學技術與培訓中心。默克生命科學全球領導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的這一中心在規模上遠超其他,是默克迄今為止體量最大的生命科學技術與培訓合作中心。

            默克生命科學中國董事總經理、默克生命科學中國科研解決方案副總裁衛政熹(Steve Vermant)說:“上海是創新和生命科學發展的縮影,當地和國外的生物科技和制藥企業已在上海立足。對我們而言,縮短與客戶的距離,保持密切聯系是很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么上海成為創新與發展中心的核心所在。”

            不只是外企,國內產業龍頭也紛紛加大對上海的投資,比如近期揭牌或者開工的達闥科技全球總部、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產業基地、百度飛槳賦能中心、華為“鯤鵬+昇騰”創新中心等。

            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式上揭牌的達闥科技全球總部為例,該公司在馬橋的生產制造基地,也是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后落地上海的20個AI創新項目之一。汪兵對記者表示,3個月的時間將總部選到上海來,不僅是因為上海的營商環境,更看重上海的產業氛圍和國際視野。

            “上海對AI、機器人這塊的重視程度在國內應該是首屈一指的,包括龍頭集聚、產業環境等各個方面,比如‘四大機器人’品牌已在上海落地了很多年。另外,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目前在服務型機器人領域全世界都沒有出現巨頭,我們可以先把上海打造成一個服務型機器人之都。”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今年1~5月以來,全市重點產業項目簽約落地超過400項,總投資約60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4.5億美元,同比增長4.5%;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28家。在重大產業項目帶動下,1~5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452.6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制造業投資完成395.6億元,同比增長20.8%。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上海36個人工智能產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