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被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折騰得腦瓜子疼。孩子不愛學習不寫作業,家長可謂是想盡了辦法,甚至自己親自坐鎮看著孩子學習,不僅家長心累,孩子也覺得壓力很大,更加學不進去。
家長輔導作業被孩子"逼瘋",拼音算數太折騰
在抖音上搜索"家長輔導孩子作業被逼瘋"的關鍵詞,會出現許多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搞笑拍攝錦集。例如有的寶寶把農民伯伯的讀音被念成"農摩唄唄",或者"狐貍和烏鴉"被孩子念成狐貍和鳥鴉,媽媽指著烏鴉兩個字上的拼音對孩子說"拼音",意思讓孩子看拼音再讀,結果孩子念成了"狐貍和拼音"。
還有一個很經典的內容,是爸爸輔導孩子算術題很久,爸爸的心態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兒子察覺到爸爸的情緒,有點害怕和慌張,對著爸爸安慰道"沒事,爸爸給你鼓掌",隨后自己給自己拍手鼓掌。中途對爸爸說"你別吼我了,寶貝會寫,會寫會寫",隨后爸爸輕聲細語地給孩子講題,孩子突然一聲"哇"和隨即而來的鼓掌又讓爸爸懵了,孩子滿臉的"求生欲"逗樂了不少網友。
其實從這些娛樂段子里可以看出,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做作業可謂是備受煎熬,相信不少家長都有同感和共鳴。輔導孩子功課學習是個難題,孩子做作業失誤太多進度慢,甚至就有些家長會思考是不是自家的孩子比別人家孩子要笨?
其實同齡孩子的智商大多都處在同一水平線,對于學習而言更多的是孩子不上心沒興趣或者單純的不愿意學習。因為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這是眾多家庭里普遍存在的問題。不過也值得家長去思考深究背后的原因。
孩子為什么不愛學習?家長要意識到真正原因
1、天性貪玩愛玩耍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原始欲望。孩子天性愛玩很正常,這一點家長不應該制止,否則會適得其反。不過也不能任由孩子肆無忌憚的玩,要巧用一些方法讓孩子自覺學習。
適當運用一些言語上的技巧方法和"小心機"會讓孩子產生負罪感。例如給孩子講:"寶貝作業寫完了對嗎,媽媽知道你這么厲害一定都完成今天的任務了吧,媽媽給你買了你最愛的炸雞柳獎勵你今天的認真努力。"孩子面對家長的期望獎勵就可能會覺得內疚,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2、家長逼得太緊,激發孩子逆反心理
不少的家長平時會輔導孩子的功課,即便沒有時間也會督促孩子學習。寒暑假讓孩子在家看書寫作業,報補習班課外興趣班,平時也是讓孩子在家好好學習不要出去跟朋友亂跑。孩子年齡小,獨立思考能力薄弱,家長的緊逼可能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
有一個理論,聲稱學習是反人性的,這一點其實有一定道理。學習工作本質很辛苦,如果夾雜了外界因素的壓力和干擾,就會讓人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自然就會覺得勞動工作學習知識讓人疲憊厭煩。在職場不是有句話叫"讓人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需要平復的情緒"么。可能孩子正準備寫作業看書,家長的一句"別再看電視了,都看了一天了!"就會讓孩子立馬變得反叛,為了跟父母對著干就硬是不學習了。
3、沒有目標和動力,不知道學習意義何在
許多小孩對學習沒有概念。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就覺得學習是為了考大學,以后找個好工作,有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們對成年人生活的艱苦和享樂都沒有接觸和體會,怎么知道自己是為什么努力?父母健在,生活安康,有些孩子們沒有危機意識和長遠眼光,對于學習覺得是被強加的任務,而不覺得是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就沒有努力學習的動力,更不會明白努力學習的意義。其實想讓孩子愿意學習,也需要適當的方法引導。
面對孩子學習問題,家長應該注意這兩點
1、鼓勵孩子勞逸結合
家長要注意上述的問題,平時要讓孩子勞逸結合,不要讓孩子太勞累,但也不能讓孩子玩得太野,對學習失去興趣。該玩玩該學學,可以告訴孩子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并且要檢驗成果,否則就剝奪原本娛樂時間,以彌補自己的不努力。
2、強調學習重要性
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年齡都大了,萬一有一天不在了,你一個人該怎么辦?爸爸媽媽沒過過好日子,以后還要靠你讓爸爸媽媽享福呢。"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讓孩子知道自己要為了自己和父母努力。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不過家庭教育也任重道遠。學校和老師只能做到交給孩子知識,努力讓孩子成才。家長的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該怎么做人處世,學習態度這種問題更多的需要家長抓住孩子的心理,對癥下藥,這樣才能讓孩子從根本上愿意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